读后感之一 《宋词是一朵情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2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4 08:44
唐诗是一棵大树,宋词是一朵情花。宋词以言情为多,或悲或喜,或缠绵或悠长,或感叹或激昂。总之,宋词虽好,写不完世上至情,抒不尽人间衷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4 08:45
亡国之叹如一江春水
-------《宋词是一朵情花》
唐诗是一棵大树,宋词是一朵情花。宋词以言情为多,或悲或喜,或缠绵或悠长,或感叹或激昂。总之,宋词虽好,写不完世上至情,抒不尽人间衷肠!-------题记
南唐,在绵远悠长的中国历史上实在算不得什么。既没有秦、隋短命却乱世统一的功绩,也没有汉唐盛世的繁华命。一段“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闪存,实在是千年岁月中的昙花一现。
可是,区区几十年的光阴,她却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三颗明珠:李璟、李煜、冯延巳。他们秀美精致的词风,已经有了宋词的影子。而在这三颗明珠中,最为璀璨的当属后主李煜了。
严格意义上讲,李煜应该算做南唐人。可他的确曾经在宋朝生活过,承蒙皇恩浩荡,被做了几年宋朝的“侯爷”。所以后人每每提及宋词,必会从他开始说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皆枉然”,好像说宋词不谈李煜,也似乎有些不合“学术规范”。后主在天有灵,不知是否愿意依然和宋朝纠结在一起。
“违命侯”这三个字到底是殊荣还是羞辱呢?
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然而这个尴尬得有些卑贱的官职,好像并没有为李煜带来生的尊严。倒是人间的悲欢离合、春秋苦度,深深地扎疼了他的心: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花开花谢,时光匆匆,人世间最无常的就是自然的更迭,恰如晨起的寒雨晚来的冷风。在苦雨凄风的岁月中,不禁想到了分别时的场景。人生的哀痛莫过于“生离死别”,娇妻的泪水点点滴落,可惜连这样伤感的时光都不知几时还能再有?人生的遗憾犹如东流之水长绵不休。
这首《相见欢》,初读字字写景,细品却句句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岁月匆匆,不仅有红花凋落,也有国破山河碎的悲凉。“朝来寒雨晚来风”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既写出了晨昏的景致,也写出了处境的凄苦。李煜被软禁期间,虽然名为侯,实则与外界几乎隔绝,恐怕除了自然的风雨,真的再也没有什么来客了。
终于,有一天旧臣徐铉来探望。李煜拉着徐铉的手悲切地哭了起来,感慨当初听信谗言错杀忠臣,抚今追昔,悔恨难平。不料,徐铉是宋太宗派来的“眼线”。贰臣终究是贰臣,被宋太宗一*问,吓得什么都说了,当然吞吞吐吐透露出的还有李煜对近况的哭诉。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虽然李煜已经“虎落平阳”,但是他还怀念自己称王称霸的生活,这是宋太宗所无法忍受的。
很快,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到了。这个浪漫的皇帝恰恰生于中国最为浪漫的七夕。
明月当空,故国不堪回首。后主的文人情思在这夜色和月色中被深深地唤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推杯换盏之际,竟然忘了寄人篱下需低头的道理,酒入愁肠,一时兴起,国仇家恨喷薄而出。一首虞美人,成就了李煜个人词史上的辉煌,也葬送了他宝贵的生命。
宋太宗被“小楼昨夜又东风”激怒,赐下毒酒一杯。相传毒酒为中药马钱子,服后全身抽搐,头脚蜷缩,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被追为吴王,爱妻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美人香销玉殒随爱仙逝;空留一段《虞美人》孤独遗世千古传唱。
李煜死后,人们演绎出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是因为宋太宗自以为也会写两句“歪诗”,但无论如何也写不过李煜,一生气把他毒死了,有点“文人相轻”的意思。也有的人说,宋太宗看上了他漂亮的媳妇小周后,花轿抬走,旬日才返;后来嫌李煜碍事,索性就宰了他,以绝小周后的情思。
无论如何,李煜被毒死了,追随着先他而亡的国家,一并烟消云散了。留下绵绵的词风和冤死的孤魂。
李煜是一个典型被历史“玩弄”的人。本来无心当皇帝,身为中主(李璟)六子,帝位无论如何也轮他不着。结果历史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他的叔叔哥哥们,一个个嘎嘣嘣全都死光了,偌大的场子就剩下他独自来撑。
李煜不是宝玉,开心的时候可以躲在暖纱橱里吃姐妹们嘴上的胭脂,不开心了,头发剃光光,跑去当和尚玩。毕竟,王府的公子哥儿和帝王的子孙总是有所差别的。李煜没处躲,只好硬着头皮当了这个皇帝。
假如落在手里的是一个盛世王朝,估计李煜也会励精图治,说不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惜,南唐到了他的手里,气数已尽。加上李煜主观上也没什么称帝的精神准备,所以,很快就被初起的北宋给灭了。
末代皇帝的历史抉择通常都别有意味,自杀和投降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言人,历史可以解散,但人生却不能。所以,李煜终于还是决定活下来,哪怕没有尊严,他也希望可以苟延残喘地活下去。
纵观李煜的一生,半是词人,半是帝王。为词,他香艳旖旎;为王,也多如此。这和赵氏兄弟截然不同,赵氏兄弟首先是帝王,其次才是文人(不管是真文人还是装文人)。文治武功、文臣武将,虽然可以并立而称,但重心上还是有所不同。*家首先想到的是韬光养晦、运筹帷幄;而文人,清茶烈酒、风花雪月,最在乎的是才情;这便是文武之道的不同。李煜文质彬彬,本无登基妄想,也无一统山河的野心;只希望偏安一隅,有立锥之地可以吟诗作画。但是,文人的梦想多半很难实现,何况他毕竟是一个皇帝。
然而,人算终究不如天算。宋太宗虽然毒死了李煜,但李煜所倡导的三寸金莲,却犹如历史巨大的包脚布,牢牢地*了宋朝的审美。宋朝理学对女人的*和禁锢,仿佛中了咒语,由脚到头不断蔓延,牢牢地裹住了人们的思想。
毫无疑问,宋朝重文轻武,文人们都过得十分潇洒;有的官至宰相,直接影响*的走向;有的匹马戎装,驰骋疆场守土固疆。假如李煜不是一个皇帝,而只是宋代一个普通的文人,或许他会活得非常滋润:郎情妾意,提笔成文,拈花醉酒,一幅人生写意。但是转念一想,假如他一生都不过是浪荡才子,辗转于软香温玉之中,恐怕词作就会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李煜实在没有柳永“淡扫蛾眉”的福气,估计也不愿意体会“天上人间”的巨大反差, “词帝”的称呼恐怕也未见得心里受用。但无论如何,“国家不幸诗家兴”的论断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李煜走后,世间留下了他的词作。人们记不得他当皇帝时候的词,却感慨他阶下囚生活的无尽心酸,“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字字看来皆是血,今非昔比痛断肠。所以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的谢幕和赵宋的华丽登场,都是历史的巧妙安排。
李煜虽死,但绵绵词风却在宋代词坛依然绽放,他的清丽、洒脱、落寞和深情,都在后世词人的血脉里不断延展,并内化为一种超拔、俊秀的力量,继而温婉、狂放。
呵呵,有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