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考勤,是企业管理最无能的表现是伪命题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14: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1:36
考勤这样一件事情,看起来不起眼但也是人力资源要考虑清楚,为什么要做。如果只是为了考勤而考勤,为了”约束员工“而考勤,那么势必会适得其反,最终沦于形式。
那么考勤到底应该不应该“分秒必争”,应该不应该成为“考核”里的重要一项呢?看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判断:
一、看企业行业性质
1、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属于非高新技术型企业,员工的各项要求会偏低的那种岗位较多,例如:工人岗多、基础服务岗多,那就应该在考勤上加重管理,而且需要直接与现金收入挂钩,而不是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利用考勤核算与这些岗位息息相关的”自身利益“,员工就会重视起来,同时要注意因为员工的过于密集及素质相对较低引起的传染效应。防止员工代打卡可以采用智能打卡机,比如钉钉现在的那种配套打卡机,还有很多相对智能的还是可以防止的,某宝上的根本没办法搞定。
请注意:如果有把握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一直持续坚持严格
(2)永远对每一个人都严格对待,就可以将考勤制定的严格一些。如果这两条有一条你会有些忐忑,那就请给自己留言一些余地,例如增加规定一个月有3次2分钟以内迟到可以免除责任追究等条款,否则未来必定会让HR自己陷入一种尴尬并难以挽回的局面。
2、高新技术研发型企业,本科、硕士及以上人员超70%,例如:研发型互联网企业(非电商互联网或O2O)、高新研发型企业、高级精密仪器研发及制造企业、纯研究型企业等。这样的企业岗位序列偏研发类多,知识类多。尤其经常会加班的情况也更多,这样的企业最好就是用文化来传导。不用想的太复杂,通过上级带下级,一层一层的带出来就自然形成了一个部门的”约定俗成“。
考勤的目的在这样的企业就完全不是为了”约束”,而变成了“激励”的一种。包括加班费、加班调休计算工时、加班后没有地铁没有公交的“交通补助”、晚餐、宵夜的“餐费补助”等等。不是每家企业都和网易一样有五顿饭吃,所以在这些方面给一些福利,这些员工还是挺重视的。这样的企业80%都是单身狗,回家反正也是一个人吃,不如在公司和同事一起吃完饭接着干活。
南京的软件大道、北京的中关村、深圳软件产业基地里下班最多的时间不是7:30,是8:30、9:30、10:30、11:30。这样的人群不合适用严苛的考勤去“约束”,甚至你不设置任何考勤的制度,他们也会去自觉考勤,就算是早上9:30来,他们也会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再离开。
因此在有一些企业,晚上这样的不给加班费,第二天晚来的就算是调休,也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更不用说拿考勤来与考核挂钩,会在这样的企业里遭受到唾弃,并被全民抵制。
3、其他企业,即不算劳动密集型非知识型企业,又不算高新研发型企业的其他企业可以从以下要谈到的几个点入手考虑。
二、看岗位特征
如上述第3条,其他类型企业不好区分企业性质的,那怎么办?看岗位序列特征,如果岗位是单体任务为主,不需要更多合作,只是自己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即可,创造产值并不是以生产线形式存在,那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可以允许有微小的考勤调节度的。
要注意:考勤调节度不是“人工调节”“随心所欲”调节,而是将可调节的控制度“形成机制”,人人遵守,即体现了公司的人性化,也不需要HR每天看“人情”办事。例如每个月3次以内的3分钟考勤不予追责,人人可以按此,但超过底线,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做人事想要做好,必须先制定好游戏规则,切忌总事后处理。
如果岗位特征均为合作型创造产值,工序紧密,节奏快速,一个岗位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那么考勤更体现在“约束”按时上下班,以防止出现为企业创造价值出现问题。那么就可以看看如何严苛或者如何控制工序,不仅仅是考虑考勤的问题,还要考虑流程控制与内部管控。
三、看企业文化
再怎么样的一个企业也会有文化。你可以说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只要公司还在有序的前进与发展,且保持上升的势头与活力,就证明这企业还是存在“文化”的,只是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说企业文化与老板都很坚持在放松、愉悦、自觉但又目标明确的氛围中工作,员工也很自觉自愿,那么考勤其实就没有太多用处,仅是一个提供调休或者给予某些特殊福利的证明依据,那我想没有人会代打卡,而且企业的战略核心目标并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为何非要把考勤拉到如此高的战略高度呢?没有必要。
但不可否认,有些企业就是需要严谨、严苛、仔细、环环相扣、较真的企业文化,那么这个时候是需要将上下班打卡拉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上来才可以更好的在企业文化上做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