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9: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4:40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II) 2.72?分辨率的晶体结构
SARS病毒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SARS冠状病毒主要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具有视网膜位置不变性
果蝇面对竞争的视觉线索的抉择行为
关于视觉信息基本表达的长距离似运动脑成像研究
中脑对侧抑制和同侧感受野的动态*
CD146:一个新的肿瘤血管标志分子
复合土壤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 该技术是以有益微生物为核心研制土壤微生态制剂,对枯萎病、立枯病等土传病害防达到70%,可有效防治棉花、西瓜、草莓等作物的重茬病害,可增产30%以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飞速发展。生物学在微观方向上,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正在从生态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联合国提出的五大全球性问题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生物工程和生态学方面的事例来说明。
在生物工程方面: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例如,在1978年,美国的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了能直接生产出能源物质的植物新品种——“石油草”。这种植物的茎秆被割开后,会流出白色乳状的液体,经收集提炼后,就可以得到石油。
在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病毒的基因,并将这种基因导人烟草等作物的细胞,获得了一批抗植物病毒能力很强的作物新类型。
在1989年,我国培育成了转基因鲤鱼。它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人鲤鱼的受精卵中产生的,其特点是生长速度比非转基因鲤鱼明显加快。
在1992年,我国制成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已批量投放市场。它是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将乙肝病毒中的有关基因分离出来,引入细菌的细胞中,然后采用发酵的方法(或引入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再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就能让细菌(或哺乳动物的细胞)生产出大量的疫苗。这种疫苗和传统的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相比,优点是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和价格较低。
在1995年,我国科学家培育出了抗虫棉。它是将某种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中产生的,其优点是抗棉铃虫效果明显(投影:普通棉和抗虫棉)。
在生态学方面: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要解决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国提出的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匾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五大问题。
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以前的生态环境恶劣,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结构单一、粮食产量很低,贫困落后。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生态农业的建设,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小张庄大力发展养殖业以改良土壤;发展沼气能源,并用沼气池的渣液喂鱼、塘泥肥田,从而使农业生态系统得到了良性循环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利弊相随。克隆技术本身将为未来的世界带来巨大的变革,甚至会呈现给我们一个崭新的未来,然而,我们在崇尚科学改造世界的同时,却不能不正视克隆技术尤其是克隆人随之带来的对自然、社会及伦理的影响。
克隆对自然、社会和伦理的影响:正是以多利羊的诞生为契机,世界范围内开展开了一场关于克隆技术,尤其是克隆人的自然、社会和伦理影响的大讨论。下面这种观点带有普遍性,即克隆动物是可以的,克隆人是不能允许的。反对克隆人既是出于科学的理由,也是出于伦理学的理由。我们的伦理学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只有以克隆形式产生的人比有性生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才能克隆人。人类社会曾经存在过多种婚姻形式,古代社会的血婚制是近亲结婚的,科学表明,近亲结婚产生的子代基因纯度高,一些致病的隐性基因一旦结合,就会出现遗传的疾病症状,不利于子代的生存。因此,杂交具有遗传优势,现代人普遍禁止近亲结婚。现代的婚姻模式比古代要科学。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区别于低等生物的显著标志。进化史表明,有性生殖明显加速了生物进化的速率,克隆作为无性生殖手段,如果应用于人类,那么必将导致人类基因的纯化,降低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根据混沌原理,人类无法完全预测未来的生存环境,一些在特定条件下有很强适应优势的性状在变化了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是导致其灭亡的根据,因此,人克隆人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从技术上看,人类要完全克隆自己也难以实现,这是因为克隆的成功率很低,克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染色体畸变和DNA突变,即产生大量的先天残疾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具有遗传劣势的个体会遭到无情的淘汰。但对人而言,人道主义的原则,现代的医疗技术,能使这些具有明显遗传劣势的人活下来从而导致人类遗传性的退化。即使人类能成功地克隆自己,也将阻塞人与其他物种共同进化的通路,因为遗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从中国的伦理看,人类从总体上克隆自己与中国人的以血缘纽带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价值体系和基本结构形式构成直接冲突。中国人一向以传宗接代、天伦之乐作为人生的首要义务和乐趣,家庭和家族一直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克隆人类会导致家庭的解体,人类不求助于异性即可以产生后代,那么两性之间就不再存在子代血缘纽带关系。如果人类仅仅允许部分人克隆自己或为了自己的目的克隆人,那将对人生平等的价值及由此而建立的社会结构形式产生根本性冲击。从理论上讲,克隆能使个体的遗传基因完全的传递给子代,基因从本质上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如果人人都争相克隆,那么谁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克隆?克隆人的标准是什么?此外,假设克隆人问世以后,克隆人的身份问题,克隆人的社会地位、权力问题以及克隆人会不会遭到社会的歧视等问题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克隆对社会观念改变的影响: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确实需要转变观念。我们要转变将传宗接代作为生活首要目的观念,进而要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传宗接代是生物的本能,人类的文明表现在于超越原始本能。一些落后地区,为了传宗接代,往往以换婚、转婚的形式决定子女的命运,导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并导致人口数量的剧增,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的低生育率,和落后地区的高生育率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一些明显带有遗传疾病的人口大大降低了人群的遗传素质,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我们以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的价值标准,那么,我们就不难明白以下几点:一是培养疾病基因的后代不仅不利于人类群体的生存,也不利于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二是一旦后代出现遗传疾病,就必须依靠现代医学手段,借助外源性基因进行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此外,人类计划建立基因库可保证人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利于可持续发展。对于个体而言,克隆带来了相同,但对于整个民族而言,克隆并不排斥多样性。因为克隆的是不同的个体,变异的可能性并没有减少,相反,由于科技手段的介入,我们可制造更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是一种本来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多样性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多样性能够带来天然的极大的稳定性。我们的社会就是由具有各种各样的智慧、素质和*的人组成,正是这种多样性造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和互补状态。
从价值取向的角度看,人类不能仅仅把克隆技术当作满足一时需要的手段和工具将其应用到它所能达到的一切领域,而不顾及人类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必须注意区分研究和应用之间的界限,科学研究考虑的是符合规律性,而技术的运用必须考虑到符合目的性,即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容易滋长人的贪得无厌的欲求,而无节制地滥用技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只有充分协调好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暂时价值与长远价值之间的关系,把有利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克隆技术本身才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它的巨大潜力。
克隆技术的应用为人类解决人口生存质量和资源缺乏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然而,克隆技术本身,尤其是克隆人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把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克隆技术应用的价值标准,使这些高科技术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