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有义的小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13:3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0:41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见《孟子•滕文公上》。
叙:同“序”。这几句大意是: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男女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用以维系封建社会的秩序。现在人们谈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时,还常常引这几句概括而又典型的话。
这个的出处在这儿,但貌似没有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0:41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见《孟子•滕文公上》。
叙:同“序”。这几句大意是: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男女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用以维系封建社会的秩序。现在人们谈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时,还常常引这几句概括而又典型的话。
这个的出处在这儿,但貌似没有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0:42
在古代,「君」是指君王,「臣」是指臣民,现代社会君臣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例如企业里面有经理跟员工的关系,学校里面有校长跟老师的关系等等。
在这些关系当中如何处好就很重要,所谓「君仁臣忠」。「仁」这个字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两个人。是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是处处要替他人着想。君仁,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所以「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这叫臣忠。君臣关系是道,仁与忠就是德。
君臣有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皇帝和大臣个个都是重情重义的,团结一心。望采纳
君臣有义包含了怎样的儒家思想
所谓儒家思想说白了就是尊从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君对臣要以礼相待,臣子对君主要以忠义为根本,你可以从这方面下手写,基本就*不离十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什么意思 10 ˇ小周丶
1,父子有亲,父亲和儿子有亲情,父慈子孝。
2,君臣有义,君王和臣子要有统一的价值观,上下一心。
3,夫妇有别,在家庭中,男人和女人地位不一样,有所区别;
4,长幼有序,年龄和辈分要根据长幼排列,不得混乱;
5,朋友有信,同门曰朋,同志曰友。一同求学、志同道合的人相处,要讲求一个信字。
整体就是儒家礼制的要求,在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和朋友的伦理做出了要求。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什么意思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父子之间以亲爱的感情为基础,君臣以相敬的礼义为基本
原文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意思是:父子之间以亲爱的感情为基础,君臣以相敬的礼义为基本,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长幼要有大小的次序,朋友之间的关系,以信义为基本。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什么意思 10分
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什么意思
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请问以上五伦中夫妇有别是什么意思?
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干事业,女人在家洗衣做家务,说白了就是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五伦”里面的 长幼有序,夫妻有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如何翻译? 20分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531236.html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说的是啥意思
长幼有序,夫妻有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名教观念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