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04:2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3
意义:热原质具有致热性。微量热原质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可刺激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等合成并释放IL-2、IL-6、TNF-α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细菌的基因重组有:
1、转化。受菌直接摄取供菌的游离DN*断,并将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而获得供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2、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供菌中的DN*段被带至受菌中,使后者获得部分遗传性状。
3、溶原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寄主,将噬菌体基因带入寄生基因组时,使后者获得新的性状的现象。当寄生菌丧失该噬菌体时,所获得新的性状亦消失。
4、接合。供菌与受菌通过直接接触或性菌毛介导,供菌的大段DNA(包括质粒)进入受菌,而与后者发生基因重组的现象。
扩展资料
热原质还具有耐热性。常规高压蒸气灭菌法( 121.3C,20分钟)不能破坏热原质,一般需经250C干烤30分钟或180C处理4小时,才能将其破坏。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分钟也能使热原贡的致热性丧失。
因此,在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生物制品或输液用的蒸馏水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防细菌及热原质污染。医学及制药工业中,对液体中可能在留的热原质可采用吸附剂吸附、特殊石棉滤板过滤或蒸馏法除去,其中蒸馏法效果最好。输液用的玻璃器血可在250C高温下作用2小时,以彻底破坏热原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4
意义:热原质具有致热性。微量热原质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可刺激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等合成并释放IL-2、IL-6、TNF-α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细菌的基因重组有:
1、转化。受菌直接摄取供菌的游离DN*断,并将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而获得供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2、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供菌中的DN*段被带至受菌中,使后者获得部分遗传性状。
3、溶原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寄主,将噬菌体基因带入寄生基因组时,使后者获得新的性状的现象。当寄生菌丧失该噬菌体时,所获得新的性状亦消失。
4、接合。供菌与受菌通过直接接触或性菌毛介导,供菌的大段DNA(包括质粒)进入受菌,而与后者发生基因重组的现象。
扩展资料
危害
1、吸附:细菌能以它表面的特殊成分和结构附着于寄主体表或各器官的上皮粘膜,如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借其表面抗原(K88)吸附于肠上皮,淋球菌借其表面丝状突出物吸附于尿道上皮,化脓性链球菌借其表面特异性M蛋白吸附于咽部粘膜等。
2、在体内繁殖:细菌在体内繁殖,要求适合它生长的营养条件和抵抗寄主的能力,如变形杆菌,由于具有尿素酶,能利用尿素生长,并产生氨损伤组织,所以比其他细菌引起更为严重的肾盂肾炎。
又如布氏杆菌能在胎型绒毛膜和羊水中大量生长,造成流产,因为胚胎组织中有丰富的赤癣醇是布氏杆菌生长的刺激素。
3、扩散:某些细菌能产生可溶性物质,分解结缔组织基质中的透明质酸,造成皮下扩散,如化脓性链球菌。另外有些细菌如布氏杆菌、鼠疫杆菌,在淋巴结内不被清除,反而能生长繁殖,通过淋巴液扩散至体内其他部位。在机体抵抗力差时,局部感染的细菌可侵入血循环造成菌血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原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4
热原质耐高温难破坏,输液时如感染有热原质的细菌,会引起高热,寒站等输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