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23为什么称作小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04:46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4:12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小年祭灶: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祭灶活动在我国流传很广,旧时,差不多家家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灶王爷又被称作“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册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的神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也有的人家直接将神像贴在墙上。神像有单座和双座之分,如果奉祀人无配偶,则只供单座像。灶神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里,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灶多在一更左右黄昏入夜的时候举行。旧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禁止女子参与祭灶,后来则要求不那么严格,由一家中的男主人主祭,先到灶房,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和供品。此时妇女要用净泥涂饰炉灶,叫"挂袍"。供品有关东糖、糖瓜、南糖及凉水一碗、草料一碟,为灶王爷之马而备。还有专门为祭灶制做的小羊油红腊,上香以后,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同时口中有祷词,无非是"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坏话少讲"之类。然后用糖稀往灶口一抹,或将一块糖投入灶中,用意是粘住灶君之口,谓之"粘灶"即少说话,即便说出话来,也是甜言。还有酒糟涂抹灶门,叫"醉司令",让灶王酒醉,也是少说话的意思。香尽之后,取出香根,与揭下来的纸像及草料等一同烧化,将凉水泼在地上,大礼告成。灶王爷今夜送走了,只等除夕夜再接回来。从礼仪形式上分,还有"阔祭灶"和"穷祭灶"之分。王公府弟、巨贾宅门为了排场,供品相当丰盛,还为灶王爷糊纸活,有*用的车马等,而小户人家只在灶台上放碗凉水,烧三炷香,磕三个"素头"后,把灶王码一烧,亦算礼成。关于祭灶还有许多相关内容。祭灶日期,沿袭下来有二十三、二十四两天。明代之前以二十四日居多,逐渐改为二十三日。有些地方还分二天进行,二十三日夜"祭荤灶",用鸡鸭鱼肉,美味佳肴为供品,二十四日"祭素灶",供品用水果、瓜子及点心等,但无论荤祭还是素祭,都少不了糖瓜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5:30
就是标志着过年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开始准备过年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饮食: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7:05
就我个人来说,不理会民俗的说法啊,就直白的理解就是,小年是大年(除夕夜)的预备铃(提醒大家该有过年的准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8:56
传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1:04
真长知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29
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