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回的“时宝钗小惠全大体”。这个回目集中体现在一个“时”字上。为什么称之为“时宝钗”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06: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0:42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里,作者给一些典型人物每人“分派”了一个字。这个字出现在一些回目中。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分派”给袭人的,是一个“贤”字;给平儿的,是一个“俏”字。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给晴雯的,是一个“勇”字;“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给迎春的,是一个“懦”字;给紫鹃的,是一个“慧”字;这些字作者不是随便给的。它高度概括了人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包含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基本评价,也可以说是作者在最初构思一个个人物时,给她们确定的坐标和定位。这些字也都很好理解,稍稍不好理解的,是给薛宝钗的。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给探春的,是一个敏字,就是机敏聪睿的意思。那么,给薛宝钗的这个“时”字作何解释?是“审时度势”的意思?似乎没有这么简化的。于是有的版本便把这个字该成了“识”,意思大概是“识大体”吧。但这样一改,便不通了:两句话上下是对仗的,“敏探春”对“时宝钗”,敏是形容词,“时”也应该是形容词才对。如果改成“识”,便成了动词,词性不对了。而且,作者“分派”给人物的字,都是形容词,怎么会到薛宝钗这里就改章程了?
关键,是对“时”字的理解。《广韵》:“时,是也。”——“时”通“是”,乃“正确的”的意思。不是“审时度势”,也不是“随分入时”。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是”字呢?因为,“敏”是仄声,“是”也是仄声。为了用个平声字,所以选用了“时”。
作者给林黛玉“分派”的,是个“幽”字。“幽”,有昏暗不明的意思。由此看来,作者对林黛玉的性格和为人是不大赞成的,而对于薛宝钗,作者则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的。这个“时”字,很能说明问题。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3fddd0100hh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