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18:0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8:36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呢?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如果是有心人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各种电视剧当中称呼一个具体*的时候会称呼“丞相”,而在夸某个人或者某一类人的时候则会使用宰相。历史上做过丞相的名人有诸葛亮、萧何、胡惟庸等人,被称为宰相的就更多了,比如“宰相刘罗锅”。那么丞相和宰相具体指什么呢?
1 丞相
丞相比较正式出现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的“三公九卿”制度当中,“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三公九卿”当中的“九卿”都归属为丞相的下属机构。我们如果做个大概的对比的话,丞相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总理。
汉武帝之前,丞相的地位非常高。丞相觐见,皇帝必须离坐欢迎;丞相病重,皇帝得亲自看望并且送药救治;丞相去世,皇帝要亲自前去凭吊,并且赐予各种礼器。到了汉朝武帝的时候,丞相田蚡(汉武帝舅舅)专权,为了加强*集权和便于对外战争,汉武帝设置了内朝官制度,外朝官的丞相权力被架空,丞相成了有名无实的虚职。
不过作为王权和相权两个互相斗争的权力,只有汉武帝这样的“猛人”才能够把相权真正的打得溃不成军,后面丞相的权力慢慢恢复,隋唐丞相都有很大的话语权,皇帝也需要忌惮。到了明朝的时候,另一位*猛人明太祖朱元璋出世,由于丞相胡惟庸屡次违反法律,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搞了一个胡惟庸案,杀人盈野,从此不再设立丞相。从此中国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丞相。
2 宰相
宰,就是主宰的意思。宰相这个称呼,它并不是某一特定的官职,而是一种可以主宰朝政和天下的大官的泛称。
在秦朝的时候,由于权力被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或者宦官(赵高)手中,并没有哪个大臣被人称为“宰相”。汉朝时期继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当中的“御史大夫”在汉朝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而“太尉”又经常不设立,所以汉朝能够称得上宰相的就是汉丞相了。
南北朝时官制混乱,有很多人被称为宰相。南朝有一个著名道士陶弘景,他没有在朝廷当中担任任何官职,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家。梁武帝萧衍多次想要把他招来做官而不能,但是每当国家有大事不能决定的时候梁武帝还是会跑到陶弘景*的山中去询问,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隋唐时,能够被称为宰相的人就更多了。那时候采取“三省六部制”,“三省”当中的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朝有所变化的是,尚书令改成了尚书仆射,这些人都可以称之为“宰相”。
到了明朝,丞相制度虽然废除,但是能够称之为宰相的人却还是大有人在的。比如,于谦就被人称之为“救时宰相”。于谦并没有做过明朝掌握实权的官职——内阁首辅,他做的最*职是兵部尚书,另外还封了一个荣誉官职——少保。那么他为什么被称为“救时宰相”呢?
因为他在土木堡之变之后主持了北京保卫战。当时明英宗被瓦剌人俘虏,朝廷上下一片惊慌,于谦第一个站起来主持时局,并且亲自带兵与瓦剌人作战,保住了北京城。于谦为官正直,替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也替国家做了很多好事。最后他比当作替罪羊在夺门之变当中被杀害,查抄他的家的时候发现家无余财,即使是下令抓他的明英宗都因此而感到羞愧和伤心。由于他挽救了天下,主宰了天下人的命运,所以人们称呼他为“救时宰相”。
宰相和丞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和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现在,你明白宰相和丞相的区别了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8:37
秦朝是丞相制,汉朝怕丞相一人独大,于是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在秦朝的基础上强化了三公九卿制,“三公”即是丞相、太尉、,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副*、*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三人都是百官之首,都可以称为“宰相”。“三公”的谓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但权力职务一直没变。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不好控制。于是虽设三公之位,但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既皇帝的秘书处,“尚书令”就成为*的“宰相”。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8:37
丞相是官名,宰相是一种制度。丞相是中国古代正式的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即百官之长。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最高权力的*俗称,不是具体官名。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