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5:09
城濮之战开始前,晋国就定 下 了 “ 楚始得 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 、 卫, 楚必救 之,则 齐、 宋免矣” 这样一 个总 的作战方针。
第一阶段先从卫 国下手,初战取胜, 为晋、齐之盟 奠定了基础, 也*迫鲁国从楚的阵营中分化出来。
第二阶段围曹,入曹。至此, 附于楚国的曹、卫两国都被征服,大 地削弱了楚国的力量。接着又用先珍之谋使齐 、 秦两国 “ 喜 赂怒 顽” , 与晋结为联盟拒楚 , 以解除晋 国的 后顾之 优。 在第 三阶段与楚国的正面交 锋中, 晋 国恰当 地选择了 战场 , 避开楚国主 力部 队的 锋芒 , 以下 军之 佐首 先对组成楚右翼部队 的陈、 蔡两*队 发起进 攻, 楚右师战败。 然后 以 “ 伪循 , 诱敌深 念 以上军合攻楚左翼部 队, 楚左师 溃。 这样晋 国就造成了事实上对楚的优 势, 掌握了主动权 , 使自己处于有利的 战略地 位 , 从而取得了最后 决 战的胜利。 《左传》 城溉之战的描绘令人信服地
使我们看到,晋国的每一步胜利,都是同充分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作用,适应客观规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分不开的。战争是敌我双方力皿的 竟赛,但力量在战争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变 化的 因素。人的主观努力 , 指挥员的能动作用的 发挥,战略战术的恰当运用 , 对于敌我力盆的转 化, 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孙子主 张在作战指导上 要 “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主张 “ 庙算” 。 孙膑主张 “ 变” 、 “ 权” 。 《左传》通过城濮之战记叙,在主 、 客观关系的间题上,形象地反映了和孙子、孙膑同样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