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寓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8 04:0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8 05:35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立秋的时候,人们也会有习俗活动来庆祝立秋的到来,那么立秋的意义是什么呢?立秋时间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代表的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义。
立秋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立秋下雨会快速将气温给降下来,通过蒸发水分来带走地面上的温度,立秋下雨会影响到一整个秋季的气温,因此,小农经济时代人们十分重视立秋节气,但是现在有大棚蔬菜和其他科技手段,立秋下雨对于农作物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了,所以,立秋下雨也就成为了一个辨别是否会凉秋的依据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8 06:53
立秋有什么寓意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并总会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8 08:27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1][2]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1]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中文名
立秋
外文名
Beginning of Autumn
Beginning of Fall
代表寓意
秋季开始,收获的季节
气候特点
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
季节
秋季
快速
导航
天象变化
气候特点
节气风俗
农事相关
三候解释
节气文化
饮食养生
季节划分
天文法
关于立秋,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4个视频 | 4.6万次播放
依据天体运行划分: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根据天象变化来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秋季是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135°)为始点,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与人为无涉。《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后,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季节转换,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1]
气温法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新的分季标准,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据此,候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开始。气温法划分的秋季,意味着天气凉爽了。近代这种以气温变化划分的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分明的中纬温带地区(北方地区)。[3]
天象变化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当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时为立秋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太阳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该方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二十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太阳黄经达135°时为立秋节气,于公历8月7-9日交节。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地支“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天,是干支历的“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2]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8 12:27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版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权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