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00: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07:21
明朝的一个壮举:郑和下西洋。明朝一直有几件未解之谜,至今无解。第一件事儿就是建文帝的下落不明,每个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本来是要把皇帝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而不是朱棣,不过皇帝势弱,朱棣却兵强马壮,因此年幼的建文帝完全压不住朱棣,,而朱棣也果不其然的在后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攻破了京城,不过奇怪的是建文帝却始终没有找到。
郑和下西洋是非常壮观的一件事,无论是在当时的明朝还是现代来看,都是非常气魄的一个大举动。根据明史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有着一个庞大的船队,整个船队包括总共二百四十多艘船只,这240艘船里又包括五大类船,分别是宝船、马船、水船、粮船和战船。宝船用来指挥和载人及重要物品。马船用来做运输船。粮船用来运输粮食做补给。水船是将士们的住所。战船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应对突发状况和应敌。整体规划可以说是非常完备,其中宝船长约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可容纳千余人,载重八百吨,排水量达到了五千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中国第一艘航母的排水量大约是5.5万吨,并且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都是木质的。这个造船技术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即使是现在也再难作出同等规模的庞大舰队。可惜的是宝船资料未有遗留下来,只有曾经出土过的一些战船水船可以佐证一二。而当时整个舰队的船员官兵累计更是高达两万七千余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整体实力加起来甚至比整个欧洲舰队加起来的人数都多。而同时期也就是晚了九十余年的哥伦布航海行动总人数只有两百余人,舰队规模也远不及明朝。可以说当时的明朝这样一支舰队,完全是海上霸王一般的存在。
而郑和七次下西洋,路上也是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这持续二十多年的远洋航行,使得郑和的脚步遍布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国,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甚至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这样的远洋航行促进了多国的友好访问,也对各国互通贸易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郑和用中国常见的丝,金银,茶叶等换取当地特色,并且也带动了各国来朝,更因为舰队的实力雄厚,还帮助平叛了很多小国家。其中第三次第四次航行的时候,都帮助所到达国家平息叛乱,使其臣服在明朝的威仪之下,不过郑和并没有居功自傲自立为王,只是帮忙平乱而后离开。甚至郑和在部下曾经遭到误杀一百七十多人的时候也没有滥杀无辜,而是查明事实然后不予追究。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有气量的民族,自古以来泱泱大国的风范深入人心。郑和的远航把当时国力强盛的中国带给了更远的国家知晓,使得那些尚处在蒙昧时期的欧洲*明白,居然还有这样强盛富饶的国家。然而可惜的是,随后资本主义殖民地的掠夺式发展并不是促进这个萌芽的初衷。
要知道能够维系如此庞大舰队长时间远航的物资补给必然是一个大的惊人的数字。而郑和更是七下西洋,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是为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其实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你会发现,所谓的对外贸易多是偏僻小国上贡了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或者小东西,然后中国回赐更为珍贵的金银器具。那个时候多国来朝贡不单单是因为我国国力强盛,更因为朝贡可以换回更多,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而郑和下西洋的贸易也类似这样的朝贡贸易,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也有人说是为了朝圣,确实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有三次都去了麦加,这跟郑和是个穆斯林有关,不过这更像是郑和的个人行为,而非他被派出去的主要目的。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更多人认为是为了寻访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不明一直是朱棣的心病,嘴上不承认心里不放松,于是悄悄派出使臣,这也不为过。其中郑和传中也有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07:22
郑和七次下西洋只是为了宣传明朝的国力,并不是在寻找什么东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07:22
郑和七次下西洋没有再找东西,只是在建立外交关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07:23
其实郑和七次下西洋只不过是奉了圣旨,所以才去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07:24
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