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05:38
波兰瑞典武装干涉*指波兰国和瑞典的统治集团为瓜分*和剥夺*自主权而采取的扩张主义行动。
波兰立陶宛的大地主力图通过伪季米特里一世和伪季米特里二世实现其侵略计划。
但是,用这种手段掩饰起来的武装干涉计划未能得逞。于是波兰国便于1609年秋开始公开侵略*。该年9月,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率1.25万人侵入*境内,包围了斯摩棱斯克。英勇的斯摩棱斯克防御战牵制干涉军主力几近两年,从而为*人民顺利地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由于沙皇之弟舒伊斯基公爵庸碌*和瑞典雇佣军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叛变,致使前去解救被围困的斯摩梭斯克的*部队于1610年7月4日败于克卢希诺附近。1610年7月,沙皇舒伊斯基被推翻。
新组成的贵族*——“七贵族*”于同年8月27日同波军司令茹凯夫斯基签订条约,承认波兰王子弗拉第斯拉夫四世为*沙皇。
贵族*害怕首都的工商业者起来反对,并且也不信任*军队,便于9月20日夜将干涉军放进莫斯科,这是背叛民族的行为。从1610年10月起,*政权实际上已掌握在波军指挥人员的手中。
这个*推行的反俄*将民族解放运动推上了新的*,并导致了第一支民团的建立。这支民团从1611年3月底开始围攻莫斯科,但由于同年夏天民团内部阶级矛盾加剧,致使民团发生危机,因此,首都未能解放。这个任务后由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领导的民团完成。
1612~1613年间的冬天,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曾进军莫斯科,但一无所获。
1617年8月,他企图再次进军莫斯科,这次入侵分两路进行。王子弗拉第斯拉夫四世和黑特曼霍德凯维奇率领的波军攻占了多罗戈布日和维亚济马,但却受阻于莫扎伊斯克附近。
第2年9月初,干涉军才抵近莫斯科,并在图希诺设防。另一路干涉军,其中包括黑特曼萨盖达奇内率领的扎波罗热哥萨克,沿普季夫利、利夫内、叶列茨和科洛姆纳一线推进,沿途粉碎了为数不多的*要塞守备部队的抵抗。
干涉军企图在1618年9~10月间攻克莫斯科,但未能得逞,损失十分惨重;再加上后方游击战的展开和欧洲30年战争的爆发,这就使波兰*不得不同**签订了都利诺停战协定。
1610年7月,瑞典军队同科列拉县的居民发生了冲突,瑞典由此开始公开干涉*。同年8月,德拉格尔迪围攻伊万哥罗德,未获成功,9月,转而围攻科列拉。英勇的科列拉要塞保卫战一直持续到1611年3月2日,游击战的广泛发展对此起了一定的作用。1611年夏,瑞军开始进攻诺夫哥罗德。
7月16日,诺夫哥罗德领地封建上层分子将瑞军放入城内。
后来,诺夫哥罗德的世俗与宗教界封建主又以全俄缙绅会议的名义与德拉格尔迪签订了条约,承认查理九世的1个儿子为*沙皇,该条约正式确认干涉军留驻诺夫哥罗德。
至1612年春,德拉戈尔迪的军队已夺取了科波里耶、亚姆、伊万哥罗德、奥列舍克、格多夫、波尔霍夫、旧鲁萨、拉多加和季赫温。
1613年,*重建政权之后,瑞军又企图从季赫温发动进攻,但毫无成效。俄军击溃了一支3000人的瑞典干涉部队后,解放了季赫温城。
由于1615年英勇的普斯科夫保卫战持续了3个月之久,占领地居民又坚决拒绝加入瑞典国籍和瑞典国际处境恶化,从而使瑞典*不得不在1617年2月同*签订斯托尔波沃和约。*在1617~1618年,分别同波兰国和瑞典签订和约,表明干涉者承认其计划已彻底破产。
在粉碎和驱逐波瑞干涉军的斗争中,*人民和民团是决定性的力量,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17世纪初,*人民将波瑞干涉军赶出*,并同波兰国和瑞典签订和约,从而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及武装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捍卫民族和*独立而战的*武装力量在战略上的优势,首先取决于所进行的解放斗争的目的性;人民群众广泛地投入到斗争当中去,以及*拥有卓越的*和军事领导人。*步兵,首先是射击军在同波瑞干涉军的胜利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波瑞武装干涉事件的发生使步兵和射击军在17世纪得到了很大发展。17世纪初俄军的特点是步兵装备中火炮和轻火器所占的比重都有了增长。野战中,俄军采用了炮兵集*击和步兵齐射相结合的战法。由于“火力战斗”的作用和效能得到了提高,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战术——线式战术。俄军在进攻中使用了游垒式的活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