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0:1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23:18
自196年迎奉汉献帝到许都后,曹操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他吸引到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堪称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在众多牛人当中,有一个人和曹操的关系非比寻常,他就是郭嘉。郭嘉因病死于公元208年,享年38岁。曹操前后为他哭过两次,并公开发表了感言。第一次是郭嘉刚死的时候,曹操说: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第二次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北归时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前一句话重重地表达了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和倚重之意,而后一句话更是暗示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你们都不如郭嘉!那么,郭嘉为什么如此“受宠”呢?第一,郭嘉这个人极其聪明,特别善于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惊人地准确。郭嘉曾早在袁绍事业起步没多久就预测他成功不了,预测孙策会死于非命。袁绍死后,他又预测袁家的两位公子会自己打起来。这些在后来都一一验证。郭嘉不是巫师,也不是算命先生,他的预测依赖缜密的逻辑推理。比如他对孙策的判断基于两点:一是孙策武艺过人,他也因此非常松懈,疏于防范;二是孙策在开拓江东根据地的时候,杀了很多反抗的、不合作的杰出人士,结下了很多非常厉害的仇家,他们肯定会伺机刺杀孙策。果然,孙策没多久被吴郡太守许贡的家臣用暗箭所伤,后来他也死于箭伤恶化。但是,曹操帐下并不缺乏厉害的谋士,比如我之前分析过的荀彧和贾诩,他们都是智商爆表的人物,也在很多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自己卓绝的才华。显然,郭嘉并不是仅依靠能力而被曹操青睐有加的。郭嘉的第二个特点是性格非常直爽。他早年的时候先投奔了袁绍,大约在公元191年左右。袁绍当时是市场上最被看好的一支股票。但郭嘉觉得袁绍不靠谱,就辞职走人了。他临走的时候特意跟袁绍的谋士辛评和郭图说:你们老板不行,你们这家公司不行,我走啦!这不明摆着惹人家不高兴吗?但郭嘉直言不讳。隐居了大约6年后,他于197年被荀彧举荐给了曹操(荀彧和郭嘉都是颍川老乡,你看,社交圈子对个人发展多么重要!)。曹操和郭嘉面谈后,彼此都非常满意。尤其是郭嘉,他喜形于色地说:真吾主也,完全没有知识分子常有的矜持和装*。可见郭嘉这个人一点都不持重老成,非常率真爽快。曹操的性格非常复杂,他其实也有直爽的一面,比方他在《让贤自明本志令·》里说,有人劝我在适当的时候把军权交出来,归还给皇上,我是不会交的,因为我怕有人要谋害我。所以,当曹操见到同样很直爽的郭嘉,肯定会觉得非常舒服。除了能力出众和个性投缘外,郭嘉还有第三个特点,他和曹操有共同的个人爱好:非常好色。这才真正让两个人的私人关系非常好。你说,男人好色不是很正常的吗?但是,绝大部分男人都会装出一副不好色的样子,至少不愿意被人抓住把柄,成为桃色新闻的主角。但是曹操郭嘉这俩人却丝毫不掩饰这一点,都是放荡不羁的人物。曹操不用多说,他因为睡张绣的婶婶搞得自己长子曹昂的命都丢了。郭嘉呢,《三国志-郭嘉传》说“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就是说,郭嘉因为行为太不检点,多次被纪检干部陈群检举批评,但是他丝毫没有惭愧的意思。陈寿说得比较隐晦,只是说“不治行检”,但是男人的“不检点”无非贪财好色,而郭嘉这时候肯定不缺钱。当然,郭嘉的好色也绝非是强抢民女、奸污良家女子之类,因为这涉及刑法,绝不是“不治行检”那么简单。郭嘉可能是无视当时的社会规范和规矩,勾引未出闺的妹子,和寡妇谈恋爱上床等等诸如此类,惹得大家议论纷纷。曹操和郭嘉都是那个时代非常前卫和另类的人物,他们大胆突破那些陈规旧俗,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和理想。他们不介意别人诧异的眼光和背后的指指点点,“意自若”。他们不是儒家的卫道士,而是后世阮籍、嵇康、王羲之等风流潇洒的名士们的先驱。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的创业前期,最倚重的是荀彧、贾诩、荀攸、郭嘉和程昱这五大谋士,他们都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大脑外挂。但是,荀彧这个人太正直,总是一本正经,不好玩;贾诩太老,而且城府极深,笑起来让人起鸡皮疙瘩;荀攸性格很孤僻内向,不善于社交;程昱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唯有郭嘉,能力让曹操满意,个性让曹操舒服,爱好和曹操相同。俩人彼此欣赏,互相理解,真的是惺惺相惜,心心相印。郭嘉死后,曹操给汉献帝写报告说,他和郭嘉的关系是“行同骑乘,坐共幄席”,恨不能穿同一条裤子。正是这种铁得不能再铁的交情,使得曹操对郭嘉言听计从。他后来说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意思是,你们其他人讲的道理都没错,但是因为你们跟我的交情不够深,所以没有办法像郭嘉那样说到我的心坎里。如果你能遇到一个人,他(她)的能力让你欣赏,个性让你喜欢,又有和你一样的爱好,恭喜你,你撞大运捡到了宝,去拥抱他(她)吧,无论是合伙创业、同事搭档还是谈恋爱结婚,都是上上之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23:18
郭嘉可以说的三国中最有谋略的谋臣之一 甚至之一可以去掉 曹操自己都说 使孤成大业者 必此人也 只可惜 天妒英才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逝 享年三十八岁 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但同年 诸葛亮正式出山 两为绝代智者就此擦肩而过 而后曹操大败于赤壁后 也叹日 若郭奉孝在 孤何至于此啊·~可见郭嘉的能力。郭嘉在曹操那相当于刘备的孔明一样的重要谋士,而且在当时群雄争霸的时代无论是谁的手上都有一大批的谋士而往往被重用的无非就是那一两个...因为他们更聪明、更敏锐、更了解他们主公的想法,也就更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规划战略..你说哪个聪明的老板不会器重这样的人才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23:19
曹操身边并不缺乏谋士,荀_,程昱等人也都是具有相当高的规划治理国家的能力,包括后来从张绣那里投奔来的贾栩,从袁绍来许攸,都是有很独特的见识和战略眼光,并不比同样来自袁绍那里的郭嘉差,那么,郭嘉凭什么就能够坐上曹魏集团第一谋士的宝座呢?
_
这就要提到一个谋士除了谋划战略之外的另一个本领,那就是在恰当的时机表现出的执行力。对于出谋划策来说,只要你读过几本史书或者流行的兵书,甚至研读过奇门遁甲之术,能够行军布阵,百战百胜,就能够在刘备面前卖弄推出所谓的诸如三分天下的高论,比如,当时在东汉首都有一个大才子,叫祢横的,胸中有韬略但是目空一切,看任何人都是草包一个,结果,这种谋略尽管规划很合理却生不逢时,遇到了东汉那样依靠实力讲话的混战时代,于是,秀才遇到了兵,面对靠实力征服对手的江夏黄祖,走到了自恃清高的生命尽头。
郭嘉并不比其他的谋士高明,可是,却在曹操征讨袁绍残余势力逃到乌桓之后,是继续攻击乌桓,还是回兵防备刘表,马腾势力趁虚而入的判断上犹豫不绝,在这个时机的把握上,郭嘉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指出了坚持进攻乌桓,彻底扫灭北方势力的战略主张,最后,被曹操采纳,而且,最为可贵的是在重病的情况下,坚持带病工作,重病不下火线,安排后勤往前线的曹操运送军粮给养,这样的人才自然会让领导感动,也能够让自己的谋略得到贯彻,郭高参也算是蛮拼的。
事实果然如同郭嘉所料,曹操打败了乌桓禅于,也就等于彻底抽了袁尚和袁熙赖以抵抗的柴薪,最后,二袁被乌桓和公孙康所杀,北方彻底平定,于是,在北戴河的海边,曹操留下了著名的诗句: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然而,此时,郭嘉已经撒手人寰,让平定北方的曹操感到悲痛万分,由于天下未定,所以没有在众人面前展露,当赤壁之战失败后,想到征战乌桓的情景,不由的想起了病中坚持劝谏的郭嘉,终于按耐不住悲痛,发出了感叹:假如郭奉孝在,绝不会有此惨败,痛哉奉孝,悲哉奉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23:18
自196年迎奉汉献帝到许都后,曹操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他吸引到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堪称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在众多牛人当中,有一个人和曹操的关系非比寻常,他就是郭嘉。郭嘉因病死于公元208年,享年38岁。曹操前后为他哭过两次,并公开发表了感言。第一次是郭嘉刚死的时候,曹操说: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第二次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北归时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前一句话重重地表达了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和倚重之意,而后一句话更是暗示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你们都不如郭嘉!那么,郭嘉为什么如此“受宠”呢?第一,郭嘉这个人极其聪明,特别善于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惊人地准确。郭嘉曾早在袁绍事业起步没多久就预测他成功不了,预测孙策会死于非命。袁绍死后,他又预测袁家的两位公子会自己打起来。这些在后来都一一验证。郭嘉不是巫师,也不是算命先生,他的预测依赖缜密的逻辑推理。比如他对孙策的判断基于两点:一是孙策武艺过人,他也因此非常松懈,疏于防范;二是孙策在开拓江东根据地的时候,杀了很多反抗的、不合作的杰出人士,结下了很多非常厉害的仇家,他们肯定会伺机刺杀孙策。果然,孙策没多久被吴郡太守许贡的家臣用暗箭所伤,后来他也死于箭伤恶化。但是,曹操帐下并不缺乏厉害的谋士,比如我之前分析过的荀彧和贾诩,他们都是智商爆表的人物,也在很多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自己卓绝的才华。显然,郭嘉并不是仅依靠能力而被曹操青睐有加的。郭嘉的第二个特点是性格非常直爽。他早年的时候先投奔了袁绍,大约在公元191年左右。袁绍当时是市场上最被看好的一支股票。但郭嘉觉得袁绍不靠谱,就辞职走人了。他临走的时候特意跟袁绍的谋士辛评和郭图说:你们老板不行,你们这家公司不行,我走啦!这不明摆着惹人家不高兴吗?但郭嘉直言不讳。隐居了大约6年后,他于197年被荀彧举荐给了曹操(荀彧和郭嘉都是颍川老乡,你看,社交圈子对个人发展多么重要!)。曹操和郭嘉面谈后,彼此都非常满意。尤其是郭嘉,他喜形于色地说:真吾主也,完全没有知识分子常有的矜持和装*。可见郭嘉这个人一点都不持重老成,非常率真爽快。曹操的性格非常复杂,他其实也有直爽的一面,比方他在《让贤自明本志令·》里说,有人劝我在适当的时候把军权交出来,归还给皇上,我是不会交的,因为我怕有人要谋害我。所以,当曹操见到同样很直爽的郭嘉,肯定会觉得非常舒服。除了能力出众和个性投缘外,郭嘉还有第三个特点,他和曹操有共同的个人爱好:非常好色。这才真正让两个人的私人关系非常好。你说,男人好色不是很正常的吗?但是,绝大部分男人都会装出一副不好色的样子,至少不愿意被人抓住把柄,成为桃色新闻的主角。但是曹操郭嘉这俩人却丝毫不掩饰这一点,都是放荡不羁的人物。曹操不用多说,他因为睡张绣的婶婶搞得自己长子曹昂的命都丢了。郭嘉呢,《三国志-郭嘉传》说“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就是说,郭嘉因为行为太不检点,多次被纪检干部陈群检举批评,但是他丝毫没有惭愧的意思。陈寿说得比较隐晦,只是说“不治行检”,但是男人的“不检点”无非贪财好色,而郭嘉这时候肯定不缺钱。当然,郭嘉的好色也绝非是强抢民女、奸污良家女子之类,因为这涉及刑法,绝不是“不治行检”那么简单。郭嘉可能是无视当时的社会规范和规矩,勾引未出闺的妹子,和寡妇谈恋爱上床等等诸如此类,惹得大家议论纷纷。曹操和郭嘉都是那个时代非常前卫和另类的人物,他们大胆突破那些陈规旧俗,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和理想。他们不介意别人诧异的眼光和背后的指指点点,“意自若”。他们不是儒家的卫道士,而是后世阮籍、嵇康、王羲之等风流潇洒的名士们的先驱。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的创业前期,最倚重的是荀彧、贾诩、荀攸、郭嘉和程昱这五大谋士,他们都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大脑外挂。但是,荀彧这个人太正直,总是一本正经,不好玩;贾诩太老,而且城府极深,笑起来让人起鸡皮疙瘩;荀攸性格很孤僻内向,不善于社交;程昱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唯有郭嘉,能力让曹操满意,个性让曹操舒服,爱好和曹操相同。俩人彼此欣赏,互相理解,真的是惺惺相惜,心心相印。郭嘉死后,曹操给汉献帝写报告说,他和郭嘉的关系是“行同骑乘,坐共幄席”,恨不能穿同一条裤子。正是这种铁得不能再铁的交情,使得曹操对郭嘉言听计从。他后来说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意思是,你们其他人讲的道理都没错,但是因为你们跟我的交情不够深,所以没有办法像郭嘉那样说到我的心坎里。如果你能遇到一个人,他(她)的能力让你欣赏,个性让你喜欢,又有和你一样的爱好,恭喜你,你撞大运捡到了宝,去拥抱他(她)吧,无论是合伙创业、同事搭档还是谈恋爱结婚,都是上上之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23:18
郭嘉可以说的三国中最有谋略的谋臣之一 甚至之一可以去掉 曹操自己都说 使孤成大业者 必此人也 只可惜 天妒英才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逝 享年三十八岁 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但同年 诸葛亮正式出山 两为绝代智者就此擦肩而过 而后曹操大败于赤壁后 也叹日 若郭奉孝在 孤何至于此啊·~可见郭嘉的能力。郭嘉在曹操那相当于刘备的孔明一样的重要谋士,而且在当时群雄争霸的时代无论是谁的手上都有一大批的谋士而往往被重用的无非就是那一两个...因为他们更聪明、更敏锐、更了解他们主公的想法,也就更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规划战略..你说哪个聪明的老板不会器重这样的人才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23:19
曹操身边并不缺乏谋士,荀_,程昱等人也都是具有相当高的规划治理国家的能力,包括后来从张绣那里投奔来的贾栩,从袁绍来许攸,都是有很独特的见识和战略眼光,并不比同样来自袁绍那里的郭嘉差,那么,郭嘉凭什么就能够坐上曹魏集团第一谋士的宝座呢?
_
这就要提到一个谋士除了谋划战略之外的另一个本领,那就是在恰当的时机表现出的执行力。对于出谋划策来说,只要你读过几本史书或者流行的兵书,甚至研读过奇门遁甲之术,能够行军布阵,百战百胜,就能够在刘备面前卖弄推出所谓的诸如三分天下的高论,比如,当时在东汉首都有一个大才子,叫祢横的,胸中有韬略但是目空一切,看任何人都是草包一个,结果,这种谋略尽管规划很合理却生不逢时,遇到了东汉那样依靠实力讲话的混战时代,于是,秀才遇到了兵,面对靠实力征服对手的江夏黄祖,走到了自恃清高的生命尽头。
郭嘉并不比其他的谋士高明,可是,却在曹操征讨袁绍残余势力逃到乌桓之后,是继续攻击乌桓,还是回兵防备刘表,马腾势力趁虚而入的判断上犹豫不绝,在这个时机的把握上,郭嘉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指出了坚持进攻乌桓,彻底扫灭北方势力的战略主张,最后,被曹操采纳,而且,最为可贵的是在重病的情况下,坚持带病工作,重病不下火线,安排后勤往前线的曹操运送军粮给养,这样的人才自然会让领导感动,也能够让自己的谋略得到贯彻,郭高参也算是蛮拼的。
事实果然如同郭嘉所料,曹操打败了乌桓禅于,也就等于彻底抽了袁尚和袁熙赖以抵抗的柴薪,最后,二袁被乌桓和公孙康所杀,北方彻底平定,于是,在北戴河的海边,曹操留下了著名的诗句: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然而,此时,郭嘉已经撒手人寰,让平定北方的曹操感到悲痛万分,由于天下未定,所以没有在众人面前展露,当赤壁之战失败后,想到征战乌桓的情景,不由的想起了病中坚持劝谏的郭嘉,终于按耐不住悲痛,发出了感叹:假如郭奉孝在,绝不会有此惨败,痛哉奉孝,悲哉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