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教师法有哪些了解修订过程意义作用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23:0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台湾地区《教师法》第六章“进修与研究”对教师培养进行规定,并制定了专门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教师在职进修享有带职带薪之保障;其进修、研究之经费得由学校或所属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编立预算支应”,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台湾地区还有专门的《师资培育法》及施行细则对教师培育制度进行专门规范。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目前只有《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颁布实施,其他教育法律还在起草或前期调研工作之中。近年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有一些*或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尽快对《教师法》进行修订。
本文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对今后我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我国的一些法律在制订过程中,多数是由相关的*部门牵头起草,所以不可避免地带上“官本位”的色彩,比较强调*的管理作用,放大了*的管理权限。虽然目前还不能改变*部门牵头起草或修订法律的做法,但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与教育专家参与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就应在《教师法》修订中淡化对教师的管理,更多地侧重于教师权益的保护,以及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程序。在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过程中,也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台湾地区《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本法授权教育部订定之各项办法,教育部应邀请全国教师会代表参与订定”,值得我们借鉴。
二明确教师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目前我国《教师法》对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规定只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性质的一种定位,但这单一的身份定位并不能解决实践中发生的教师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也不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一些传统的*法系的国家,如法国、日本等国将公立学校教师规定为国家公务员,由*任用,享有公务员规定的各项权利,基于教育者地位,还享有诸如教员会议权、教育自由等特殊权利。与此同时,也要履行与公务员身份相应的义务。也有一些国家,如德国的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公职雇员。还有一些国家如英、美等国公立学校的教师则兼有公务员和雇员双重身份。这些国家的教师法律地位显然都要比我国的教师法律地位要明确,社会地位也更高。在讲“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今天,更应该提高教师的地位。但从现行的法律体系、社会背景及教育现状下,比较现实的定位是在《教师法》上明确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
三修改关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描述是受到批评比较多的条款。建议在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属于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内容单列一条,如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参加进修与培训等。在权利内容中应该增加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相关的权利,如专业自主权、参加教师组织权、拒绝不当指派权、申诉权等。在义务内容中,写法应该更加明确而且专业化,增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如对学生及其家庭资料保密、不能歧视学生、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等。
四改革教师资格条件,提高学历要求。对教师资格进行合理分类,将现有的教师资格类别适当减少,主要按阶段进行分类。适当提高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如要求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大学专科以上毕业,中学及以上教师应该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同时考虑历史原因,对现有不符合学历要求的教师除了通过进修提高其学历外,还应该制订教师资格的过渡办法。将教师资格与教师实际任教分开,取消试用期,引入实习期的做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其实就是了解呃修订过程的意义,就是能够教师不断的素质的提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台湾地区《教师法》第六章“进修与研究”对教师培养进行规定,并制定了专门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教师在职进修享有带职带薪之保障;其进修、研究之经费得由学校或所属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编立预算支应”,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台湾地区还有专门的《师资培育法》及施行细则对教师培育制度进行专门规范。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目前只有《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颁布实施,其他教育法律还在起草或前期调研工作之中。近年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有一些*或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尽快对《教师法》进行修订。
本文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对今后我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我国的一些法律在制订过程中,多数是由相关的*部门牵头起草,所以不可避免地带上“官本位”的色彩,比较强调*的管理作用,放大了*的管理权限。虽然目前还不能改变*部门牵头起草或修订法律的做法,但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与教育专家参与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就应在《教师法》修订中淡化对教师的管理,更多地侧重于教师权益的保护,以及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程序。在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过程中,也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台湾地区《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本法授权教育部订定之各项办法,教育部应邀请全国教师会代表参与订定”,值得我们借鉴。
二明确教师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目前我国《教师法》对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规定只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性质的一种定位,但这单一的身份定位并不能解决实践中发生的教师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也不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一些传统的*法系的国家,如法国、日本等国将公立学校教师规定为国家公务员,由*任用,享有公务员规定的各项权利,基于教育者地位,还享有诸如教员会议权、教育自由等特殊权利。与此同时,也要履行与公务员身份相应的义务。也有一些国家,如德国的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公职雇员。还有一些国家如英、美等国公立学校的教师则兼有公务员和雇员双重身份。这些国家的教师法律地位显然都要比我国的教师法律地位要明确,社会地位也更高。在讲“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今天,更应该提高教师的地位。但从现行的法律体系、社会背景及教育现状下,比较现实的定位是在《教师法》上明确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
三修改关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描述是受到批评比较多的条款。建议在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属于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内容单列一条,如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参加进修与培训等。在权利内容中应该增加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相关的权利,如专业自主权、参加教师组织权、拒绝不当指派权、申诉权等。在义务内容中,写法应该更加明确而且专业化,增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如对学生及其家庭资料保密、不能歧视学生、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等。
四改革教师资格条件,提高学历要求。对教师资格进行合理分类,将现有的教师资格类别适当减少,主要按阶段进行分类。适当提高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如要求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大学专科以上毕业,中学及以上教师应该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同时考虑历史原因,对现有不符合学历要求的教师除了通过进修提高其学历外,还应该制订教师资格的过渡办法。将教师资格与教师实际任教分开,取消试用期,引入实习期的做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台湾地区《教师法》第六章“进修与研究”对教师培养进行规定,并制定了专门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教师在职进修享有带职带薪之保障;其进修、研究之经费得由学校或所属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编立预算支应”,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台湾地区还有专门的《师资培育法》及施行细则对教师培育制度进行专门规范。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目前只有《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颁布实施,其他教育法律还在起草或前期调研工作之中。近年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有一些*或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尽快对《教师法》进行修订。
本文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对今后我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我国的一些法律在制订过程中,多数是由相关的*部门牵头起草,所以不可避免地带上“官本位”的色彩,比较强调*的管理作用,放大了*的管理权限。虽然目前还不能改变*部门牵头起草或修订法律的做法,但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与教育专家参与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就应在《教师法》修订中淡化对教师的管理,更多地侧重于教师权益的保护,以及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程序。在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过程中,也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台湾地区《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本法授权教育部订定之各项办法,教育部应邀请全国教师会代表参与订定”,值得我们借鉴。
二明确教师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目前我国《教师法》对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规定只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性质的一种定位,但这单一的身份定位并不能解决实践中发生的教师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也不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一些传统的*法系的国家,如法国、日本等国将公立学校教师规定为国家公务员,由*任用,享有公务员规定的各项权利,基于教育者地位,还享有诸如教员会议权、教育自由等特殊权利。与此同时,也要履行与公务员身份相应的义务。也有一些国家,如德国的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公职雇员。还有一些国家如英、美等国公立学校的教师则兼有公务员和雇员双重身份。这些国家的教师法律地位显然都要比我国的教师法律地位要明确,社会地位也更高。在讲“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今天,更应该提高教师的地位。但从现行的法律体系、社会背景及教育现状下,比较现实的定位是在《教师法》上明确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
三修改关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描述是受到批评比较多的条款。建议在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属于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内容单列一条,如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参加进修与培训等。在权利内容中应该增加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相关的权利,如专业自主权、参加教师组织权、拒绝不当指派权、申诉权等。在义务内容中,写法应该更加明确而且专业化,增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如对学生及其家庭资料保密、不能歧视学生、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等。
四改革教师资格条件,提高学历要求。对教师资格进行合理分类,将现有的教师资格类别适当减少,主要按阶段进行分类。适当提高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如要求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大学专科以上毕业,中学及以上教师应该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同时考虑历史原因,对现有不符合学历要求的教师除了通过进修提高其学历外,还应该制订教师资格的过渡办法。将教师资格与教师实际任教分开,取消试用期,引入实习期的做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其实就是了解呃修订过程的意义,就是能够教师不断的素质的提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台湾地区《教师法》第六章“进修与研究”对教师培养进行规定,并制定了专门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教师在职进修享有带职带薪之保障;其进修、研究之经费得由学校或所属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编立预算支应”,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台湾地区还有专门的《师资培育法》及施行细则对教师培育制度进行专门规范。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目前只有《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颁布实施,其他教育法律还在起草或前期调研工作之中。近年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有一些*或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尽快对《教师法》进行修订。
本文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对今后我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我国的一些法律在制订过程中,多数是由相关的*部门牵头起草,所以不可避免地带上“官本位”的色彩,比较强调*的管理作用,放大了*的管理权限。虽然目前还不能改变*部门牵头起草或修订法律的做法,但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与教育专家参与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就应在《教师法》修订中淡化对教师的管理,更多地侧重于教师权益的保护,以及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程序。在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过程中,也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台湾地区《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本法授权教育部订定之各项办法,教育部应邀请全国教师会代表参与订定”,值得我们借鉴。
二明确教师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目前我国《教师法》对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规定只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性质的一种定位,但这单一的身份定位并不能解决实践中发生的教师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也不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一些传统的*法系的国家,如法国、日本等国将公立学校教师规定为国家公务员,由*任用,享有公务员规定的各项权利,基于教育者地位,还享有诸如教员会议权、教育自由等特殊权利。与此同时,也要履行与公务员身份相应的义务。也有一些国家,如德国的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公职雇员。还有一些国家如英、美等国公立学校的教师则兼有公务员和雇员双重身份。这些国家的教师法律地位显然都要比我国的教师法律地位要明确,社会地位也更高。在讲“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今天,更应该提高教师的地位。但从现行的法律体系、社会背景及教育现状下,比较现实的定位是在《教师法》上明确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
三修改关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描述是受到批评比较多的条款。建议在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属于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内容单列一条,如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参加进修与培训等。在权利内容中应该增加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相关的权利,如专业自主权、参加教师组织权、拒绝不当指派权、申诉权等。在义务内容中,写法应该更加明确而且专业化,增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如对学生及其家庭资料保密、不能歧视学生、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等。
四改革教师资格条件,提高学历要求。对教师资格进行合理分类,将现有的教师资格类别适当减少,主要按阶段进行分类。适当提高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如要求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大学专科以上毕业,中学及以上教师应该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同时考虑历史原因,对现有不符合学历要求的教师除了通过进修提高其学历外,还应该制订教师资格的过渡办法。将教师资格与教师实际任教分开,取消试用期,引入实习期的做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其实就是了解呃修订过程的意义,就是能够教师不断的素质的提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台湾地区《教师法》第六章“进修与研究”对教师培养进行规定,并制定了专门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教师在职进修享有带职带薪之保障;其进修、研究之经费得由学校或所属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编立预算支应”,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台湾地区还有专门的《师资培育法》及施行细则对教师培育制度进行专门规范。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目前只有《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颁布实施,其他教育法律还在起草或前期调研工作之中。近年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有一些*或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尽快对《教师法》进行修订。
本文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对今后我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我国的一些法律在制订过程中,多数是由相关的*部门牵头起草,所以不可避免地带上“官本位”的色彩,比较强调*的管理作用,放大了*的管理权限。虽然目前还不能改变*部门牵头起草或修订法律的做法,但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与教育专家参与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就应在《教师法》修订中淡化对教师的管理,更多地侧重于教师权益的保护,以及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程序。在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过程中,也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台湾地区《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本法授权教育部订定之各项办法,教育部应邀请全国教师会代表参与订定”,值得我们借鉴。
二明确教师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目前我国《教师法》对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规定只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性质的一种定位,但这单一的身份定位并不能解决实践中发生的教师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也不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一些传统的*法系的国家,如法国、日本等国将公立学校教师规定为国家公务员,由*任用,享有公务员规定的各项权利,基于教育者地位,还享有诸如教员会议权、教育自由等特殊权利。与此同时,也要履行与公务员身份相应的义务。也有一些国家,如德国的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公职雇员。还有一些国家如英、美等国公立学校的教师则兼有公务员和雇员双重身份。这些国家的教师法律地位显然都要比我国的教师法律地位要明确,社会地位也更高。在讲“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今天,更应该提高教师的地位。但从现行的法律体系、社会背景及教育现状下,比较现实的定位是在《教师法》上明确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
三修改关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描述是受到批评比较多的条款。建议在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属于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内容单列一条,如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参加进修与培训等。在权利内容中应该增加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相关的权利,如专业自主权、参加教师组织权、拒绝不当指派权、申诉权等。在义务内容中,写法应该更加明确而且专业化,增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如对学生及其家庭资料保密、不能歧视学生、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等。
四改革教师资格条件,提高学历要求。对教师资格进行合理分类,将现有的教师资格类别适当减少,主要按阶段进行分类。适当提高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如要求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大学专科以上毕业,中学及以上教师应该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同时考虑历史原因,对现有不符合学历要求的教师除了通过进修提高其学历外,还应该制订教师资格的过渡办法。将教师资格与教师实际任教分开,取消试用期,引入实习期的做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其实就是了解呃修订过程的意义,就是能够教师不断的素质的提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其实就是了解呃修订过程的意义,就是能够教师不断的素质的提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台湾地区《教师法》第六章“进修与研究”对教师培养进行规定,并制定了专门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教师在职进修享有带职带薪之保障;其进修、研究之经费得由学校或所属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编立预算支应”,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台湾地区还有专门的《师资培育法》及施行细则对教师培育制度进行专门规范。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目前只有《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颁布实施,其他教育法律还在起草或前期调研工作之中。近年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有一些*或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尽快对《教师法》进行修订。
本文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对今后我国《教师法》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我国的一些法律在制订过程中,多数是由相关的*部门牵头起草,所以不可避免地带上“官本位”的色彩,比较强调*的管理作用,放大了*的管理权限。虽然目前还不能改变*部门牵头起草或修订法律的做法,但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与教育专家参与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就应在《教师法》修订中淡化对教师的管理,更多地侧重于教师权益的保护,以及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程序。在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过程中,也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台湾地区《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本法授权教育部订定之各项办法,教育部应邀请全国教师会代表参与订定”,值得我们借鉴。
二明确教师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目前我国《教师法》对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规定只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性质的一种定位,但这单一的身份定位并不能解决实践中发生的教师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也不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一些传统的*法系的国家,如法国、日本等国将公立学校教师规定为国家公务员,由*任用,享有公务员规定的各项权利,基于教育者地位,还享有诸如教员会议权、教育自由等特殊权利。与此同时,也要履行与公务员身份相应的义务。也有一些国家,如德国的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公职雇员。还有一些国家如英、美等国公立学校的教师则兼有公务员和雇员双重身份。这些国家的教师法律地位显然都要比我国的教师法律地位要明确,社会地位也更高。在讲“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今天,更应该提高教师的地位。但从现行的法律体系、社会背景及教育现状下,比较现实的定位是在《教师法》上明确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
三修改关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描述是受到批评比较多的条款。建议在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属于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内容单列一条,如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参加进修与培训等。在权利内容中应该增加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相关的权利,如专业自主权、参加教师组织权、拒绝不当指派权、申诉权等。在义务内容中,写法应该更加明确而且专业化,增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如对学生及其家庭资料保密、不能歧视学生、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等。
四改革教师资格条件,提高学历要求。对教师资格进行合理分类,将现有的教师资格类别适当减少,主要按阶段进行分类。适当提高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如要求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大学专科以上毕业,中学及以上教师应该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同时考虑历史原因,对现有不符合学历要求的教师除了通过进修提高其学历外,还应该制订教师资格的过渡办法。将教师资格与教师实际任教分开,取消试用期,引入实习期的做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10:49
其实就是了解呃修订过程的意义,就是能够教师不断的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