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1960S-1970S的美国女权运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4: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5 17:17
美国女作家贝蒂·弗里丹4日凌晨在位于华盛顿的家中因心脏病辞世。这一天,也是她85岁的生日。
正如《纽约时报》所点评,贝蒂·弗里丹于1963年所著的《女性的奥秘》一书“点燃了当代女权运动,并因此永久改写了美国等国家的社会结构”。
从处处与男生一争高下的女孩,到美国全国妇女组织首任*,她似乎一路都在与男性世界抗争。不过,在这名身为人妻、人母的女子心中,男女对立从来都不是其初衷,她只想看到男女拥有同样的实现梦想的权利。
启发女权运动
《女性的奥秘》于1963年出版,被普遍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纽约时报》刊文说,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今天读来或许并无稀奇,甚至还有些乏味。但追溯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弗里丹的文章则不失启示意义———尤其对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女性而言。
“此书改变了女人的生活,”美国全国妇女组织现任*金·甘迪4日获悉弗里丹去世消息后如是说,“让女性开始了解生活中还应有更多内容。”
弗里丹开篇就一语点出,美国女性当时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错误”。“我首先意识到自己生活中就存在这一问题,”她写道,“作为妻子和3个孩子的母亲,一想到从家中走出、把能力和学识投入到工作中,就不由自主地感到内疚,也因此动力不足。”
学习成绩优异
贝蒂·弗里丹1921年2月4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亲白手起家,最终拥有了一家珠宝店;母亲原本是一家报纸女性版面的编辑,结婚后完全退归家庭。
正是母亲的经历引发了弗里丹对女性问题最初的关注。还是小孩时,她就目睹“母亲总是打击父亲,因为她没有别的方式来挥发惊人的能量”。弗里丹逐渐意识到,在母亲爱挑剔的言行下,隐藏着因放弃挚爱工作而感到的深深痛苦。
弗里丹聪慧而直率的性格似乎并不符合那个年代对于“可爱姑娘”的定义。几乎整个少年时代,她在学校里都像一个“边缘人”,学习优异,却没什么朋友。直到进入史密斯学院,她深藏的天性才得以全部释放,她1942年毕业时获得最高荣誉,并赢得一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心理学硕士的奖学金。
《女性的奥秘》畅销
走出学校后,弗里丹先后担任记者、编辑,并于1947年嫁给卡尔·弗里丹。这段婚姻维持了22年,最终以离婚而告终,两人育有两子一女。
弗里丹1949年生第一个孩子时获得了产假,但5年后她生第二个孩子申请产假时却被炒了鱿鱼。这一切重新唤起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1957年,她那一级的史密斯学院同学毕业15年后重新聚首。她对昔日同窗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同学绝大多数都已成为深居简出的家庭主妇,但仍在心底悄悄自问:“就这样生活下去?”
弗里丹这份调查结果和评论文章没能登上任何一家杂志。但由此启发的5年多的研究和思索却最终化为《女性的奥秘》。
《女性的奥秘》一书终于面世。书中所写到的“无名的难题”,和西蒙娜·德·波伏瓦1949年的“第二性”一样,成为女权主义运动的标志性名词。
《女性的奥秘》首版仅为3000册,此后销量却节节攀升,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截至2000年已在全球售出300万册。纽约大学曾于1999年将此书列为20世纪最佳新闻调查类书籍的第37位。
从《女性的奥秘》起,弗里丹正式踏上女权运动的跑道。她不但协力建立美国全国妇女组织,更担任掌门达6年之久。1970年的横跨全美女性大罢工是她在这一组织的谢幕之作。
通过《女性的奥秘》及其后诸多争取女权的活动,弗里丹一直在表明一种观点:“女人应该能够毫不羞愧地自问,‘我是谁,我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她如果想在丈夫孩子之外拥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不应觉得自私或神经不正常。”
(孙浩)
■相关链接:女性的奥秘
(北方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女权运动的里程碑式著作。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美国社会的病态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对安于现状、苦于困境的当代美国妇女发出了源自内心的呼喊,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新一代美国妇女的觉醒,极大地推动了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这本书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作者带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走访了众多的有关人士,参阅了浩繁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各个角度,对妇女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剖析,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少见的。
■相关链接:女性*
(北方文艺出版社)
本书可以视为贝蒂·弗里丹的第一本著作《女性的奥秘》的姊妹篇,同为美国女权运动的经典著作。本书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美国妇女组织的创立,妇女第一次要求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争取平等的斗争。贝蒂·弗里丹同教皇保罗、英迪拉·甘地、西蒙·德·波伏娃的谈话录,既是面对自我的,又是面对时代的;既描写了贝蒂·弗里丹个人的传奇经历,又是她那个时代妇女运动的见证;是贝蒂·弗里丹对女性命运的直接关照,以及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资料:http://www.yzdsb.com.cn/20060217/ca58452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5 17:17
美国女作家贝蒂·弗里丹4日凌晨在位于华盛顿的家中因心脏病辞世。这一天,也是她85岁的生日。
正如《纽约时报》所点评,贝蒂·弗里丹于1963年所著的《女性的奥秘》一书“点燃了当代女权运动,并因此永久改写了美国等国家的社会结构”。
从处处与男生一争高下的女孩,到美国全国妇女组织首任*,她似乎一路都在与男性世界抗争。不过,在这名身为人妻、人母的女子心中,男女对立从来都不是其初衷,她只想看到男女拥有同样的实现梦想的权利。
启发女权运动
《女性的奥秘》于1963年出版,被普遍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纽约时报》刊文说,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今天读来或许并无稀奇,甚至还有些乏味。但追溯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弗里丹的文章则不失启示意义———尤其对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女性而言。
“此书改变了女人的生活,”美国全国妇女组织现任*金·甘迪4日获悉弗里丹去世消息后如是说,“让女性开始了解生活中还应有更多内容。”
弗里丹开篇就一语点出,美国女性当时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错误”。“我首先意识到自己生活中就存在这一问题,”她写道,“作为妻子和3个孩子的母亲,一想到从家中走出、把能力和学识投入到工作中,就不由自主地感到内疚,也因此动力不足。”
学习成绩优异
贝蒂·弗里丹1921年2月4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亲白手起家,最终拥有了一家珠宝店;母亲原本是一家报纸女性版面的编辑,结婚后完全退归家庭。
正是母亲的经历引发了弗里丹对女性问题最初的关注。还是小孩时,她就目睹“母亲总是打击父亲,因为她没有别的方式来挥发惊人的能量”。弗里丹逐渐意识到,在母亲爱挑剔的言行下,隐藏着因放弃挚爱工作而感到的深深痛苦。
弗里丹聪慧而直率的性格似乎并不符合那个年代对于“可爱姑娘”的定义。几乎整个少年时代,她在学校里都像一个“边缘人”,学习优异,却没什么朋友。直到进入史密斯学院,她深藏的天性才得以全部释放,她1942年毕业时获得最高荣誉,并赢得一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心理学硕士的奖学金。
《女性的奥秘》畅销
走出学校后,弗里丹先后担任记者、编辑,并于1947年嫁给卡尔·弗里丹。这段婚姻维持了22年,最终以离婚而告终,两人育有两子一女。
弗里丹1949年生第一个孩子时获得了产假,但5年后她生第二个孩子申请产假时却被炒了鱿鱼。这一切重新唤起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1957年,她那一级的史密斯学院同学毕业15年后重新聚首。她对昔日同窗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同学绝大多数都已成为深居简出的家庭主妇,但仍在心底悄悄自问:“就这样生活下去?”
弗里丹这份调查结果和评论文章没能登上任何一家杂志。但由此启发的5年多的研究和思索却最终化为《女性的奥秘》。
《女性的奥秘》一书终于面世。书中所写到的“无名的难题”,和西蒙娜·德·波伏瓦1949年的“第二性”一样,成为女权主义运动的标志性名词。
《女性的奥秘》首版仅为3000册,此后销量却节节攀升,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截至2000年已在全球售出300万册。纽约大学曾于1999年将此书列为20世纪最佳新闻调查类书籍的第37位。
从《女性的奥秘》起,弗里丹正式踏上女权运动的跑道。她不但协力建立美国全国妇女组织,更担任掌门达6年之久。1970年的横跨全美女性大罢工是她在这一组织的谢幕之作。
通过《女性的奥秘》及其后诸多争取女权的活动,弗里丹一直在表明一种观点:“女人应该能够毫不羞愧地自问,‘我是谁,我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她如果想在丈夫孩子之外拥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不应觉得自私或神经不正常。”
(孙浩)
■相关链接:女性的奥秘
(北方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女权运动的里程碑式著作。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美国社会的病态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对安于现状、苦于困境的当代美国妇女发出了源自内心的呼喊,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新一代美国妇女的觉醒,极大地推动了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这本书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作者带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走访了众多的有关人士,参阅了浩繁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各个角度,对妇女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剖析,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少见的。
■相关链接:女性*
(北方文艺出版社)
本书可以视为贝蒂·弗里丹的第一本著作《女性的奥秘》的姊妹篇,同为美国女权运动的经典著作。本书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美国妇女组织的创立,妇女第一次要求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争取平等的斗争。贝蒂·弗里丹同教皇保罗、英迪拉·甘地、西蒙·德·波伏娃的谈话录,既是面对自我的,又是面对时代的;既描写了贝蒂·弗里丹个人的传奇经历,又是她那个时代妇女运动的见证;是贝蒂·弗里丹对女性命运的直接关照,以及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资料:http://www.yzdsb.com.cn/20060217/ca58452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5 17:17
美国女作家贝蒂·弗里丹4日凌晨在位于华盛顿的家中因心脏病辞世。这一天,也是她85岁的生日。
正如《纽约时报》所点评,贝蒂·弗里丹于1963年所著的《女性的奥秘》一书“点燃了当代女权运动,并因此永久改写了美国等国家的社会结构”。
从处处与男生一争高下的女孩,到美国全国妇女组织首任*,她似乎一路都在与男性世界抗争。不过,在这名身为人妻、人母的女子心中,男女对立从来都不是其初衷,她只想看到男女拥有同样的实现梦想的权利。
启发女权运动
《女性的奥秘》于1963年出版,被普遍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纽约时报》刊文说,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今天读来或许并无稀奇,甚至还有些乏味。但追溯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弗里丹的文章则不失启示意义———尤其对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女性而言。
“此书改变了女人的生活,”美国全国妇女组织现任*金·甘迪4日获悉弗里丹去世消息后如是说,“让女性开始了解生活中还应有更多内容。”
弗里丹开篇就一语点出,美国女性当时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错误”。“我首先意识到自己生活中就存在这一问题,”她写道,“作为妻子和3个孩子的母亲,一想到从家中走出、把能力和学识投入到工作中,就不由自主地感到内疚,也因此动力不足。”
学习成绩优异
贝蒂·弗里丹1921年2月4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亲白手起家,最终拥有了一家珠宝店;母亲原本是一家报纸女性版面的编辑,结婚后完全退归家庭。
正是母亲的经历引发了弗里丹对女性问题最初的关注。还是小孩时,她就目睹“母亲总是打击父亲,因为她没有别的方式来挥发惊人的能量”。弗里丹逐渐意识到,在母亲爱挑剔的言行下,隐藏着因放弃挚爱工作而感到的深深痛苦。
弗里丹聪慧而直率的性格似乎并不符合那个年代对于“可爱姑娘”的定义。几乎整个少年时代,她在学校里都像一个“边缘人”,学习优异,却没什么朋友。直到进入史密斯学院,她深藏的天性才得以全部释放,她1942年毕业时获得最高荣誉,并赢得一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心理学硕士的奖学金。
《女性的奥秘》畅销
走出学校后,弗里丹先后担任记者、编辑,并于1947年嫁给卡尔·弗里丹。这段婚姻维持了22年,最终以离婚而告终,两人育有两子一女。
弗里丹1949年生第一个孩子时获得了产假,但5年后她生第二个孩子申请产假时却被炒了鱿鱼。这一切重新唤起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1957年,她那一级的史密斯学院同学毕业15年后重新聚首。她对昔日同窗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同学绝大多数都已成为深居简出的家庭主妇,但仍在心底悄悄自问:“就这样生活下去?”
弗里丹这份调查结果和评论文章没能登上任何一家杂志。但由此启发的5年多的研究和思索却最终化为《女性的奥秘》。
《女性的奥秘》一书终于面世。书中所写到的“无名的难题”,和西蒙娜·德·波伏瓦1949年的“第二性”一样,成为女权主义运动的标志性名词。
《女性的奥秘》首版仅为3000册,此后销量却节节攀升,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截至2000年已在全球售出300万册。纽约大学曾于1999年将此书列为20世纪最佳新闻调查类书籍的第37位。
从《女性的奥秘》起,弗里丹正式踏上女权运动的跑道。她不但协力建立美国全国妇女组织,更担任掌门达6年之久。1970年的横跨全美女性大罢工是她在这一组织的谢幕之作。
通过《女性的奥秘》及其后诸多争取女权的活动,弗里丹一直在表明一种观点:“女人应该能够毫不羞愧地自问,‘我是谁,我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她如果想在丈夫孩子之外拥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不应觉得自私或神经不正常。”
(孙浩)
■相关链接:女性的奥秘
(北方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女权运动的里程碑式著作。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美国社会的病态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对安于现状、苦于困境的当代美国妇女发出了源自内心的呼喊,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新一代美国妇女的觉醒,极大地推动了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这本书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作者带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走访了众多的有关人士,参阅了浩繁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各个角度,对妇女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剖析,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少见的。
■相关链接:女性*
(北方文艺出版社)
本书可以视为贝蒂·弗里丹的第一本著作《女性的奥秘》的姊妹篇,同为美国女权运动的经典著作。本书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美国妇女组织的创立,妇女第一次要求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争取平等的斗争。贝蒂·弗里丹同教皇保罗、英迪拉·甘地、西蒙·德·波伏娃的谈话录,既是面对自我的,又是面对时代的;既描写了贝蒂·弗里丹个人的传奇经历,又是她那个时代妇女运动的见证;是贝蒂·弗里丹对女性命运的直接关照,以及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资料:http://www.yzdsb.com.cn/20060217/ca584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