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5:5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19:32
在大多数情况下,战争胜利的一方总能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比如说:强占战败国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人口、钱粮和地盘等等。
但淝水之战中的战胜国东晋,却没能获得什么像样的好处。因为前秦帝国的失败源于内部崩盘,而非东晋帝国神勇无敌,消灭了前秦帝国几十万大军。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淝水之战后的东晋帝国依然只能统治江淮以南的地区,广义上的中原地区(江淮以北、黄河以南)是一个标准的四战之地,东晋帝国吃不下。
可随着淝水战败,前秦帝国崩溃,东晋帝国迎来了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可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东晋帝国也仅仅是在名义上收复了中原。
实际上,中原依然是一个地方实力派林立的四战之地。他们虽然纷纷挂起了东晋帝国的大旗,但谁也不会真心臣服于东晋帝国。如果东晋帝国赶把手伸进他们的实力范围,一定会遭遇顽强抵抗。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东晋帝国恢复中原”的说法并不正确。此时的中原,仅仅是东晋帝国和北方诸多实力派之间的缓冲区,而不是东晋帝国消化完毕的真正领土。
前秦帝国崩溃之后,东晋帝国为什么依然无法组织起一次像样的北伐?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当初的后赵帝国灭亡之时,东晋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动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北伐是难以实现的迷梦,中原是充满*的陷阱。
前秦帝国虽然崩溃了,但北方依然可以轻松动员近百万的军队。虽然这些军队并不隶属于某个统一的政权,但以东晋帝国的军事实力,显然无法将北方这样庞大的军事体系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两晋时期和元末明初不一样,此时的南方依然从整体上落后于北方。
但北方混乱不堪,对于东晋帝国也算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东晋帝国不用再担心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了。另外,东晋帝国也能顺势向北扩张一些领土,虽然这种扩张及其有限。
而这些新扩张的领土,将作为新的缓冲区而存在,东晋帝国内部的实力派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对于北伐都不太热衷。
在前秦帝国崩溃之后,东晋帝国的刘牢之曾率军读过黄河,与慕容垂大战了一场。虽然结局不好,但这已经是东晋帝国唯一一次比较露脸的军事行动了。
当时的慕容垂正围住苻丕猛攻,苻丕有点顶不住了,所以向东晋帝国求援,并对东晋帝国许诺:愿意拱手让出邺城。前秦的高级将领甚至说了:只要东晋帝国愿意率军北上,他们就一定会兑现诺言。如果苻丕敢反悔,他们甚至愿意把苻丕绑了一起交给东晋帝国。
时苻坚子丕据邺,为慕容垂所*,请降,牢之引兵救之。——《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话说到这个份上,东晋帝国如果再不做出反应,那真是无法对天下人交待了。因为此时的中原地区实力派,早已纷纷挂起了东晋帝国的大旗,名义上服从东晋帝国的指挥。而东晋帝国是应前秦帝国的邀请,所以他们很轻易地渡过了黄河。
很多人都说:这是东晋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都怪刘牢之*,败得太惨,才使得这次北伐功亏一篑。在我看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刘牢之败得很惨吗?并没有。
史书的说法是:会丕救至,因入临漳,集亡散,兵复少振。——《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换而言之,刘牢之还能从容进入邺城(临漳),并召集逃散的士兵,可见刘牢之的军队并未遇到什么惨败。
大战一场却未遭遇惨败,可见刘牢之一开始就没打算与慕容垂血拼,所以在失败之后,立刻就能找到退路,并成功撤退。
按说,刘牢之出身寒微,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可他为什么对北伐如此不上心呢?
其实,这不仅是刘牢之的困境,更是东晋帝国的困境。河北地区和中原地区虽然已经遍地高挂东晋大旗,但其实都是表面功夫。而刘牢之在河北地区没有根基,他就必须想方设法地保存实力。否则,一旦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刘牢之能去哪里征兵呢?
刘牢之的北伐战术难道一点问题都没有吗?当然不是。但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无法在战略上取得成功,有限的战术成功往往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在这一阶段,东晋帝国无法取得北伐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东晋帝国先天不足,而不是某个人能够弥补的。
就算刘牢之打败了慕容垂,又能怎么样呢?对于河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实力派而言,刘牢之所代表的东晋帝国,只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却绝不是一股可以信任和追随的力量。
更何况,慕容氏本就是河北地区的地头蛇,这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失败一次两次不要紧,慕容氏有的是机会卷土重来。可对于孤军深入的刘牢之而言,只要有一次惨败,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
东晋帝国想要取得北伐的胜利,就必须趁着北方大乱的时候,努力吞下中原地区,然后慢慢消化,再伺机北上。但这需要东晋帝国内部众志成城,大家认为这可能吗?
那是一帮把朝堂平衡玩到走火入魔的豪门士族,谁敢冒头,他们就会团结起来集体抵制。指望这帮家伙众志成城,还不如指望北方枭雄受佛祖点化,集体投降东晋帝国。
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本就是一支以寒人为主的军事力量。在东晋帝国中,北府兵的存在一定会令豪门士族感到不安。如果不加控制,反而任凭这种军队北伐,谁敢保证他们不会成功呢?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继续成长呢?
真到了那个时候,北府兵一定会成为豪门士族的掘墓人。虽说这是大势所趋,但被时代淘汰是一回事,面对这种趋势无所作为又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在东晋帝国内部,一定也会想方设法地*刘牢之。刘牢之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他一直很爱惜自己的士兵,稍有挫折就选择撤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保存实力才是王道。
行动瞻前顾后,遇事畏首畏尾。这样打仗还想获胜?这种状况还想北伐?那也太小瞧北方各位枭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19:32
是的,因为这个时候东晋内部非常的混乱,大臣们之间各有心思,而统治者并没有很好的管理好国家,所以导致了北伐的失败。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19:33
我觉得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是内部出现了问题,才会让外部有机可乘。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19:33
我认为是有直接关系的。在战争当中权术的制衡和内部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具备这两点吃败仗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