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1: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7:11
这个冬天,包揽话题与讨论量第一名的热播剧,当然是《庆余年》。最近,这部架空穿越古装剧,第一季已经接近尾声。张若昀所饰演的男主范闲,可谓是凭借这个角色圈粉无数,不知大家可否发现,在范闲所生活的庆国,无论做什么事,似乎都与监察院有着紧密联系,而这个监察院的院长,便是由吴刚所饰演的陈萍萍。庆国的监察院,其实就是由庆帝直属的一个特务机构,这个部门的主要功能如下:监察朝中百官、收集各处军事情报、负责研发偏门武器与独家药物、暗中执行皇帝暗杀旨意、审讯囚犯、掌控社会*。
《庆余年》中的监察院
在作者猫腻所塑造的这个架空世界中,监察院的权力非常大,当然创办这个机构的本质,其实是范闲的母亲叶轻眉为了实现众生平等之梦而立。在叶轻眉的墓碑上,有这样一段震撼人心的话:“我希望庆国的人民都能成为不羁之民……我希望庆国的国民,每一位都能成为王。”抱着这样的远大志向,叶轻眉一手建立了监察院,对她仰慕有加的跟班陈萍萍,坐上了监察院院长一职。
只可惜那是一个封建王权至高无上的时代,监察院最终沦为了庆帝手中为了维护君权利益的统治利器。其实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王朝,如监察院者不可谓之少,那么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进?又具备何种特点呢?从秦汉到明清,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成熟等各个阶段,它确实是封建帝王,用来统治国民、维护王权的一大利器,但是它对于中国的监察制度与民主建设,也有功不可没的借鉴意义。
监察制度的萌芽与形成
中国的监察制度,早在西周先秦时期,就处于萌芽状态。周天子分封天下,为了监督诸侯、维护国家统一,周天子建立了“天子巡狩”、“诸侯述职”的监察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家成立初期,确实行之有效。东周晚期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国不再听令于天子,开始各自为王。这些诸侯为了加强*集权,巩固自己的实力,将原来的分封制改为了官僚制度。为了加强对这些官僚的监察问责,有些诸侯国又通过变法的方式,设立了专门的监察官,这让古代的监察制度开始趋向成熟。
秦灭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建立了*集权封建*国家,废除了弊端颇多的分封制,开始采用了官僚*维持国家有效运转。这个时候对于*的监察自然无比重要,为此秦朝设立了中国首个监察机构:御史府,掌管这个机构的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他承担着纠察百官、监督皇帝等多个监察职责。御史大夫的设立,也标志着中国监察制度真正确立,不过这个建立与封建社会初期的监察机构,并非独立在官僚体系外的监察实体。
两汉时期,仍然承袭了秦朝的监察制度,这一时期的监察体系也有其创新与发展之处。监察机构的主体仍然是御史府,为加强对的监察,皇帝更好的控制职权,汉武帝时期又增设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等职,完善御史府的职权。东汉时期,御史府改名御史台,最高长官御史大夫一职,由御史中丞顶替;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御史台彻底脱离行政系统,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御史*立,标志着古代监察制度真正形成。
监察制度的成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这是监察制度向成熟阶段迈进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王朝更迭极为频繁,*集权也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在隋朝初年,统治者吸取前朝*混战的历史教训,在建立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仍然以御史台为监察机构,御史台最高长官一职又换回了御史大夫。为了避免地方*相互勾结,将地方监察机构撤销,建立不定期巡访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于地方*的监督。
唐朝的监察制度则更为完善,玉石台为最高监察机构的地位岿然不动,这之下又设立了台院、殿院和察院,以“一台三院”的方式,进行密切的监察工作。由于唐朝统治者开始注重*监督,所以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言谏机构,监察机构与言谏机构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它们二者合二为一,促进了古代监察制度的成熟。
监察制度的完善
至于明清时期,则是对于监察制度的一个补充与完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将唐朝“一台三院”合而为一。明朝皇帝为加强对六部的权力*,维护*集权统治,又独设了一个专门监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除此之外,明朝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独特监察机构,这就是厂卫系统,这一系统之下的东厂、锦衣卫,虽无监察之名义,却执行着监察之实,其实这个监察系统确立以后,就与《庆余年》中的*有极高的相似性。清朝仍承袭明制,不过清朝为了加强对于地方的监察工作,让总督、巡抚分别担任督察院的右都赋予和右副都御史,实行监察职责,这种基层监察机构的加强,进一步保证了*集权的稳固。
从以上来看,中国监察制度经历了“天子巡守”、“合而为一”等诸多变化,随着王朝的更迭逐步进入完备时期。虽说古代的监察制度,亦或者是监察机构,并非像电视剧中那样无所不能,但是监察机构作为维护各个王朝可以正常运转的一个特殊机构,确实一直在*集权和国家统治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古代的监察机构,都具有以小御大、以卑察尊的特点,这点对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