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怎么喷发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5:2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6 13:05
展开1全部 火山具体是怎样喷发的呢?我们知道,在地面上苹果是要向下坠落的,这是重力的作用。而在地下作为岩浆的地幔物质,向上运动也是不违反这个原理的,这里面也有重力的作用。同时,岩浆中的气体和水分,也是火山喷发的重要动力。因为炽热的岩浆本来是不能容纳它们的,只是由于地球深处压力巨大,方才把它们与岩浆勉强混淆在了一起。这就有点像汽水中的碳酸气,在压力下可以溶到水中去,但如果压力减轻,它们就会分离出来,体积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而当岩浆在火山底下聚积的时候,由于其中的一部分物质逐渐凝结成岩石从中分离,下余的物质中,气体和水分的含量便会越来越高,冲击力也越聚越强。当其从地壳中冲开一条出路的时候,大量岩浆便会顺着冲开的出路涌向地面,这时压力急剧减少,气体和水分迅速膨胀,如同炸药一样炸开地表形成火山骤然爆发。
火山喷发是岩浆释放能量的强烈显示方式,即当地球内部的岩浆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火山喷发时间有的很短,有的很长,长的可以持续千年。有的在地面上堆起几千米高的火山,有的在海洋中造成新岛屿。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就是海底火山多次喷发露出海面的火山岛。
火山喷出的物质中一般有气体、熔岩和固体喷发物。火山喷发物从火山口喷出,大部分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形成圆锥形的山叫做火山锥。火山喷发的物质和火山爆发的强度,常常与火山喷出的熔岩性质有关。含有二氧化硅成分多的酸性岩浆比较粘稠,而且含有气体,爆发力强。含有镁铁成分多的岩浆,气体少,流动性好,爆发力弱,常常形成盾形火山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3494782.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6 13:05
愤怒了.
泄泻火.
我敬佩火山.该发火时就发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6 13:06
(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3)指导学生看“火山构造示意图”,由于学生已有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作铺垫,示意图就不难理解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会有火山喷发的现象,有的地方却没有?
3.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着重对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的形成进行解释,应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结合教材资料、学生带来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加以补充。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火山喷发可以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例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此外,由于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等。
4.了解著名的火山喷发事件。
(1)视频资料:可播放一些火山喷发壮观景象的录像和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亲临火山喷发的场面。据记载,火山喷发时岩浆的平均流速可达到每小时50千米~70千米,温度高达800℃以上,流程可超过100千米。
(2)历史上有许多的火山喷发事件,可让学生了解一下:公元79年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1883年的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的状况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5.了解科学家对火山喷发研究的贡献。
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教材资料、学生资料、教师资料进行教学。
火山喷发会给人们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了减轻它的危害,就要及时预报喷发的时间和规模,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但是仍有不少科学家亲临火山喷发的现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观察和记录,甚至为研究火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法国火山学家喀夫特夫妇在考察日本仙岳火山喷发时不幸双双遇难。
五、参考资料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固体外壳,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类岩石构成,岩石的上面一般都覆盖着土壤,土壤下面是沉积岩。地壳是地球构造最薄的一层,最厚的地方有60千米~70千米,最薄的地方只有6千米~8千米,平均厚度约30千米,地壳底部的温度可达1 OOO℃左右,那里的岩浆呈熔融状态。地壳的内部压力很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大。
地慢:地幔在地壳的下面,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深度为2 900千米。距地面33千米~980千米处是上地幔,由橄榄岩一类物质构成,密度比地壳密度大,温度约有1 200℃~1 500℃,压力为50万大气压。距地面980千米~2 900千米处是下地幔,由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一类物质构成,最大密度约为5.6g/cm3,温度为1 500℃~2000℃,最大压力约为150万大气压。
地核:2 900千米以下为地核部分。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外核为2 900千米~5 000千米处,5 000千米以下为内核,温度为4000℃~6000℃,压力为318万~360万大气压,主要成分是铁、镍等。地核周围形成强大的磁场。
(2)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田、生物圈三个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