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07: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7:54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作为一所汇集了深厚学术底蕴与现代化管理的学术殿堂,以其庞大的馆舍面积、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服务理念,成为国内外学者、学子获取知识与灵感的宝库。本文将概述其基本概况,展示其在学术交流、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961年7月,其北楼的建立标志着图书馆的诞生。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图书馆的规模不断壮大,于1991年3月迎来了南楼的加入,总面积达到了30,200平方米。1995年5月,图书馆以钱学森图书馆的名义命名,并获得了江泽民主席的题名,彰显了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200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形成新西安交通大学。随之,原三校图书馆合并重组,图书馆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下设钱学森图书馆和医学、财经两个分馆。2003年8月,医学和财经分馆搬迁至西校区图书科研楼,合并为西校区图书馆,总面积增加至10,340平方米。至此,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到39,540平方米,阅览座位共计3,518个,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藏书丰富,累计达403万册(件),涵盖了9906种报刊,其中现刊4,400余种。馆藏资源涵盖了理、工、管、文等多学科,以机械、能源、动力、电气、电子、信息、材料、西安交通大学、控制、医学、财经为重点。近年来,图书馆高度重视电子资源建设,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235种,拥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24,835种,电子图书25万册,满足了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还珍藏了15种百年以上历史的世界著名期刊,从创刊号迄今连续收藏,展示了其对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重视。
图书馆致力于为校内外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除书刊借阅和参考咨询外,还提供国际联机检索、互联网检索、光盘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计算机科技信息检索》课程,培养其信息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图书馆采用INNOPAC自动化集成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业务的自动化,与校园网、CERNET和互联网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资源。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图书馆与9个国家和地区的25所大学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书刊资料交换关系,促进了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同时,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西北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和陕西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承担了管理外国教材中心和高等学校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工作站的重要职责,为全国高校提供服务和支持。
综上所述,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不仅在规模、藏书、资源建设和服务层面展现出其卓越成就,更以其开放、共享、创新的精神,成为了推动学术研究、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未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将持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国内外读者提供更加丰富、便捷、高效的服务,为促进学术繁荣、知识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为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藏书楼。1919年10月建成图书馆大楼,命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图书馆。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图书馆。1956年,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及百分之九十二的藏书随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7年9月,交通大学图书馆随校分设西安、上海两地。1959年9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独立建校,图书馆相应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