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2: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20:26
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活着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名为“淇淇”。1980年,淇淇在洞庭湖被渔民发现,受伤后被悉心治疗并安置在专门的水族馆。20多年来,淇淇独自生活,1986年曾有雌性白鳍豚“珍珍”与之相伴,但因肺炎去世,使淇淇的繁殖希望愈发渺茫。1999年,一个10岁贵州孩子,每月省下10元零花钱,以“爱淇”之名捐款给基金会,他的行动令人感动,唤起了社会对白鳍豚的关注。
白鳍豚,这种长江特有的珍稀物种,拥有与猩猩相似的大脑,是长江最早的“原住民”。然而,江水污染、繁忙的航运和过度捕捞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白鳍豚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如今数量寥寥。它们的生存状况被专家称为“活着的灭绝动物”,与大熊猫、水杉等“活化石”一同面临灭绝的危机。
保护白鳍豚不仅是挽救一个物种,更是维护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尽管洪湖新螺和石首天鹅洲保护区尚未取得成果,但人工繁育需要至少20头白鳍豚。历史告诫我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无法通过金钱和技术弥补。爱淇和众多人士的努力,尽管难以改变白鳍豚的命运,却警醒我们,保护环境,珍爱生命,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将受到影响。
长江的变迁,如同崔颢诗中的黄鹤楼,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如果任由白鳍豚走向灭绝,人类是否也将亲手在长江这部大书上写下悲惨的一笔?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白鳍豚,也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因为“不能容纳白鳍豚的长江,最终也将难以容纳人类”。
淇淇(?-2002年7月14日)是人工饲养下生存最长的一只雄性白鱀豚。1980年1月11日在长江交接洞庭湖湖口处被捕获,之后一直饲养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它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存活了22年185天,是人工饲养下生存最长的一头白鱀豚。中国科学家对其做了许多科学研究,在白鱀豚的生物学、生态学、人工饲养、行为学、生物声学、血液学、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其中对淇淇的生物声学的研究,推翻了之前认为淡水豚类不能表达感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