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三品说人性学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00: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4:25
董仲舒与韩愈的人性理论各具特色,他们分别在汉代和唐代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董仲舒将人性划分为三个层次:
“圣人之性”——这种特性被认为是超凡的“至善”本性,它超越常人,既难以先天具备,也无法后天习得,是理想化的道德典范。
“中民之性”——也就是普通大众的性情,具有善的潜能,但尚未完全显现,需要通过王者的教化引导以走向善良,这种性情具有可塑性。
“斗筲之性”——这类人性缺乏善的本质,生来就倾向于恶,即使教化也无法改变,只能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和纠正。
董仲舒主张人性的评价不局限于上或下,而是根据其潜在可能性,即“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他强调教育在塑造人性中的重要性。而韩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提出人性有上、中、下三个品级,区分了“性”与“情”两个概念:
“性”包含“仁、义、礼、智、信”,是与生俱来的道德基础,是不变的本质。
“情”则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些情感反应由外界刺激引发,是人性的外在表现。
韩愈的《原性》以及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实性》提供了他们关于人性学说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