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6: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6: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将其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的层面,作为"五位一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五个领域共同构建起中国社会的全方位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性在于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渗透和贯穿于其他建设之中,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环境保护需在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而经济发展也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
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自然资源有限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以及环境容量与经济增长的冲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经济建设寻求在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可持续的路径,通过产业生态化、绿色消费和生态经济化等策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复杂,政治建设是生态文明的保障。制度框架下的社会活动直接导致环境问题,因此政治体制的改革对生态文明至关重要。政治建设需要处理人与人、当代与后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态文明则要求政治建设包容并回应这些复杂的生态问题。
在文化建设方面,生态文明与文化交织,共同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生态文化的普及和深入人心是文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提升公众的生态危机意识,尊重自然、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是文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互支持,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本的民生保障,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