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23:2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7:14
文学第四之七十、潘岳为表
(原文)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译)乐令(广)善于清谈,却不擅长写文章。要辞去河南尹一职,请潘岳替他写表。潘岳说:“我可以写,但需要明白你的意图。”乐广向他述说了自己辞让的原因,解释了二百多句,潘岳按乐广的意思,综合整理,便写成一篇美文。当时人们都说:“如果乐广不借潘岳的文采,潘岳不理解乐广的意思,就无法写成这篇文章。”
1、世说新语两则 本文选自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1-2]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梁代刘峻作注。
2、《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行、形式,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作风。[1] 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实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然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3、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 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7:18
尚书令乐广善于清谈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07:19
潘岳按乐广的意思,综合整理,解释了二百多句.”乐广向他述说了自己辞让的原因.当时人们都说:“如果乐广不借潘岳的文采:“我可以写,则无以成斯矣.”
(译)乐令(广)善于清谈,却不擅长写文章.要辞去河南尹一职.潘岳说,请潘岳替他写表:“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便成名笔.时人咸云,潘直取错综:“可作耳,要当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文学第四之七十、潘岳为表
(原文)乐令善于清言,便写成一篇美文,但需要明白你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