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20: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7:42
禽龙的发现历史可追溯至1822年,当时Gideon Mantell和妻子玛丽·安在英格兰萨塞克斯郡的蒂尔盖特森林偶然发现了一些化石牙齿。尽管曼特尔曾声称是他独立发现的,但这一故事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玛丽·安在拜访病人时在地层中找到了这些牙齿,但没有明确证据证实她的参与。曼特尔随后对这些牙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请教了当时的化石专家,如威廉·巴克兰和乔治·居维叶,他们起初认为这些牙齿属于鱼类或哺乳动物。然而,博物学家Samuel Stutchbury认为它们类似于鬣蜥的牙齿,尽管体积较大。
直到1825年,曼特尔才正式描述了他的发现,并将这些化石命名为禽龙(Iguanodon),意为“蜥蜴牙齿”。他根据异速生长理论推测,这种动物的身长可能达到12米。1840年在梅德斯通发现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相似性,曼特尔将其命名为禽龙,并在1829年由Friedrich Holl命名了I. anglicum。后来,禽龙的名称和分类经历了一些变化,如曼氏禽龙的命名。
曼特尔与理查德·欧文之间的科学竞争也在此期间展开,欧文是个坚定的创造论者,他的观点与早期的演化理论相悖。欧文的恐龙研究导致了对恐龙外形和特性的误解,如认为恐龙是巨型蜥蜴且像哺乳动物一样高级。曼特尔尽管在生前意识到禽龙的真相,但未能在有生之年见证水晶宫恐龙雕塑的完成,欧文的版本因此流行多年。
1878年在比利时贝尼沙特的煤矿坑发现了大量禽龙化石,这些化石的挖掘和研究揭示了恐龙更为复杂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化石保存技术的局限性曾带来挑战,但科学家们通过精心处理,得以揭示禽龙的真实面貌。多洛利用这些化石纠正了欧文关于禽龙是厚皮动物的错误观念,但他的研究也受到当时知识和经验的限制。贝尼沙特的挖掘活动尽管中断,但仍持续进行,为恐龙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禽龙(学名:Iguanodon,意为“鬣蜥的牙齿”),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草食性动物,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凡蓝今阶到巴列姆阶,约1亿4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生存时代大约位于行动敏捷的棱齿龙类首次出现,演化至鸟脚下目中最繁盛的鸭嘴龙类,这段过程的中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