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16: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7:09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念奴娇的主旨: 本词是赤壁怀古,作者透过凭吊三国时吴、蜀联军的主帅周瑜,借周瑜年少有为,在赤壁大败曹军的往事,抒发自己仕途失意,年华老去,壮志未成的无奈心情和感慨。 2.本词的写作手法: 念奴娇是运用了三国时代周瑜在赤壁击败曹操大军的典故。这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并采用情景兼融的写作手法。作者从眼前的自然风光起笔,引出历史人物,抒发个人感慨,险奇壮丽的赤壁风光成为词人追慕古代英雄人物,抒发个人豪情的有力烘托,自然山水,历史人物,个人感慨三者交织在一起,并以抒写词人的理想抱负与老大无为的感概为核心。亦可说是文章表现得层次分明。 词中描摹江山如画,渲染周瑜的功绩,都是为了使这一感慨表现得深沉,悠长而又具体。这首词另一特点,便是语言精炼而有特色,用墨不多而形象却异常鲜明。写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滚滚长江,波涛汹涌,赤壁矶头,山势险峻。 词人加入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节,这是用衬托的写作手法,以美人烘托英雄,显出周瑜年少有为,令人倾慕。当年的周郎何等风流儒雅,从容不迫,料敌如神。凡此种种,均有效地增强了这首词雄奇的意境与豪迈的风格。 另外,词人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写作手法,以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以江水明月的恒久不变与人生短暂如梦作对比。词人亦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以周瑜年少得志年轻时已受重用,在赤壁大败曹军立下大功,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屡遭贬谪,仕途坎坷,无法为国效力,功业未成的感慨。 3. 以念奴娇为例,分析豪放词的风格: 作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词,豪放词的风格: 能豪放表现为 *** 的奔纵,气势的雄迈和境界的宏伟壮阔,它所表观的思想感情,显得昂扬奔放。开头“大江东去”一句,音节高亢,景象开阔,就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词人先写放眼所见,滚滚长江,奔流直下。无须另外加什么别的形容词,修饰语,江就是“大江”,去就是“东去”,一个“大”字,一个“东”字,就足够了。“大”,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的源远,“东”,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的流长。“大江东去”,下面接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空间的感受与时间的联想交织在一起。“大江东去”,可以说瞭望得广阔,“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说思考得深远,中间以“浪淘尽”三字连接起来,而言外之意则是说人物,时代已随江水消逝,但人物的功业与精神气概,时代的风采,却万古留传,是大浪所不能“淘尽”的。如果都“淘尽”了,那还有什么下文呢? 另外词人运用了“风流人物”,不单所用的周瑜是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在英雄气概之外,还有儒士风度,儿女心肠,英雄的气概,是豪迈的儒士风度,是潇洒的,儿女心是温情的,真是三位一体。所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句把无尽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结合起来。表示长江水的浩瀚而千古风流就像江水一样不断流逝,显得豪迈奔放。此外,词人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赤壁的使人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色,仿佛犹是赤壁之战时那种激烈而紧张的场面及气象。“乱石穿空”,这是向高处写,着重写形态,石运用了“乱”,见出险峻挺拔,像要穿透天空,见出高耸入云。“惊涛拍岸”,这是向低处写,着重写声音,波涛如惊马之狂奔,发出咆哮,冲击江岸,水力凶猛,像要使江岸崩裂,而且崩裂之声已隐约可闻。“卷起千堆雪”,这是向深处写,着重写色彩,银白的浪花,浩浩荡荡,上下翻腾,仿佛与天上的白云联成一片。这样的景色,壮丽雄伟,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