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1: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07:50
垣曲县的名称演变历程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据百度地图数据,商周时期,这片土地被称为“亘方”,作为一个侯国存在。春秋时期,这里属于赤狄东山皋落氏的领地,隶属于晋国。战国时期,这片区域归属魏国,称为“王垣曲县”。秦朝时设置了垣县,隶属于河东郡,这一格局延续至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始终为河东郡的一部分。
到了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改名为白水县,归属邵上郡。孝昌年间(525-527),邵上郡被撤销,白水县拆分为白水和青廉两县。西魏大统三年(537年),邵郡改名为邵州,白水县更名为亳城县,与青廉县同属邵州。北周时期,又增设了蒲原县。隋朝初期,邵州被废除,垣县合并了亳城、青廉和蒲原,继续隶属于绛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垣县归邵州管辖,随后在622年,亳城并入垣县,至627年,青廉县也被并入。
龙朔二年(662年),垣县改隶洛州,后又在乾封二年(667年)、天授二年(691年)和长安二年(702年)间几度回归绛州。贞元三年(787年),垣县归属陕州,元和三年(808年)再归绛州。五代时期,仍称垣县,隶属于绛州。到了北宋初年,县名改为垣曲县,仍归属绛州。金兴定四年(1220年),垣曲县转属翼州,随后在元朝时期又回归绛州,至元十六年(1279年)再次设立。明、清时期,垣曲县先后隶属于平阳府和解州,最终在雍正二年(1724年)和七年(1729年)改属绛州。民国年间,垣曲县经历了行政区域的多次调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至2000年间,垣曲县的归属经历了运城专区、晋南专区和运城地区的变迁,最终在2000年底归属运城市。[1]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境南端,北依太行,隔黄河与河南省渑池、新安县相望。面积约1611平方公里,辖5镇6乡,人口22.7万,县政府驻新城镇。垣曲县历史悠久,商周为亘方,春秋为东山皋落氏部族。战国魏地称垣,西汉称垣县,东汉、魏晋时为东垣。北魏皇兴四年改名白水县,北周武成元年改为毫城县, 隋复称垣县。宋代始称垣曲县,至今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