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0个回答
安史之乱的转折点是天宝十五年的战役,由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成功反击改变了战局。唐朝仍然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艰难度过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这场叛乱深刻地影响了唐朝的政治、社会和军事格局,留下了沉痛的历史记忆。1. 安史之乱的背景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是由安禄山、史思明等军阀在反抗唐朝中央政权的过...
安史之乱的转折点——睢阳保卫战东线战场,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巡,原真源县令,坚守雍丘,对抗叛军。面对叛军连克州府的局势,张巡以少胜多,激励士气,誓守一城,捍天下。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对峙。张巡手下六位大将劝说他投降,张巡表面同意,实则利用天子画像,鼓舞士气,揭露叛将叛心,斩杀六人,士气大增。张巡采用草人计...
安史之乱的转折点是什么762年,唐军再次收回洛阳,史朝义出逃中被迫自杀,其部下将领全部投降。历时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
安史之乱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反唐战争的发起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
沣水大战,唐朝扭转安史之乱颓势的决定性战役,作战过程是怎样的?在沣水战争初期李归仁率领军队去迎战,在唐军出阵迎接之时,李归仁假装失败退兵。当唐军兵临叛军阵前,叛军们开始全面进攻,唐军火力不足难以抵挡逐步退兵。安史叛军的首领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指挥叛军的骑兵攻打唐军,唐军瞬间混乱死伤无数。就在这时唐军前锋李嗣业开始鼓舞士气,在李嗣业与郭子仪、仆固怀恩的...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变帅的转折点,当时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后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
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的时间排列顺序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可以称为是中国的历史转折点吗?安史之乱是我国唐朝玄宗末期至代宗初期(755-763年),在我国北方地区至中部地区。由唐代名将安禄山与史思明叛变唐代后启动的战事,是同唐代角逐领导权的一场内部战争。由于这一场内部战争进行反唐叛变的指挥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导,因而事情被享誉世界安史之名。又因为其暴发于李隆基天宝年间,也称...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百度百科》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安史之乱简介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