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23: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9 03:56
同样一个人,朱元璋看他是清官,刘伯温看他是祸根,最后朱元璋果断地杀掉了他,这个人是谁呢?
他便是张昶!
张昶是元朝末期的户部尚书,在元朝混得风生水起,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可是因为一系列的原因被朱元璋收编,然后在明初成为了大明的户部侍郎。之所以太祖能够欣赏他,这是因为此人确实是有两把刷子,不仅把明朝的户部治理的是稳稳当当,而且还为人谦和,做事严谨。
有一次太祖在朝中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他破旧的衣服,随即就对这个*加的赞赏,并直夸此人身为户部的一把手,居然还如此的节俭,简直就是国家之幸,在夸奖结束后,太祖还非常客气的对他大加赏赐。
一般说来,自己的大臣穿着旧衣服生活节俭,作为皇帝应该是比较高兴的。
只不过题目中所说的这个人也就是张昶,事实上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刘伯温识破了他的居心,然后在朱元璋心里给他埋下种子!所以最终劝朱元璋杀了他。
那么刘伯温为什么说:“此人留不得”?但是张昶这个人虽然在替朱元璋工作,但是他却是效忠元朝的。关键是这人也从来不讳言自己是元朝的忠臣,趁着职务之便,和元朝书信往来,老想着回北方。
其实这或许也不能怪张昶,毕竟人家家在北方(宛平),在元朝的官职也不低,原本老婆孩子热炕头,出一次差,被你老朱给扣了,纯属意外。
但是这边厢,朱元璋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心想收服张昶,想让张昶从内心里愿意给自己干活。所以也经常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筵,经常赐金银绸缎给张昶。这让朱元璋的好兄弟们看得眼红不已。
但是这位张昶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穿着一身旧衣服。这个桥段大家应该非常熟悉,
但是朱元璋却认为,“人才难得啊。”你看到底是元大都来得,不但有学问,而且为官清廉,这是个好官。如果官官如此,我老朱岂不是有福了?这边厢,差点要号召百官向张昶学习了。
此刻刘伯温却说话了,“此人留不得。他这是在给元朝守节呢。”
但是很快一件事情的发生了:
《大明律》编纂与适用在法律方面使用轻典,还是使用重典上,张昶和其他人发生了冲突。
张昶主张用重典,所谓乱世当用重点典;
但是刘基等人认为此刻要发展,就要继续笼络别人,就要轻刑法。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立场不同而已,本质上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张昶的悲剧也就开始了。
“劝上重刑法,破兼并之家,多陈厉民之术,欲 上失人心,阴为元计。”有了刘基等这样的话之后,朱元璋会更信谁的?当然是刘基的,因为在朱元璋的心理,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便是“赵高”。他认为张昶这是在学赵高。
当时张昶卧病在床,杨宪前往探视,突然得到一份张昶私通元朝的信,立刻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非常生气,命令大都督府审问张昶,张昶再信的背后写了八个大字。
“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元至正27年6月,朱元璋认为张昶“是无法被再教育”的对象,于是下令诛杀张昶。
“伴君如伴虎”,尤其伴朱元璋的“君”,就更加了。
当刘伯温让朱元璋对张昶埋下怀疑种子时,他便已经在心里有了某种认定。在这种认定下,不管他做什么,就都可以被作为那种认定的论据。
总结:元朝归降朱元璋的大臣张昶,本是一位连衣服都舍不得换、经常穿破衣的清官,可因为朱元璋的“怀疑种子”,他这个优点竟也成了他被诛杀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