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5: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0:38
存在这种情况。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演练场,现实中却“画风”走偏,渐变成部分学生“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名利场”,对此有学者提醒高校应及时对学生予以正确引导,让“双创”赛场真正成为大学生施展才华与实现梦想的高品质平台。
很多高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当宽松的条件。
以四川大学为例,不仅设立了800万元的异想天开基金、建立了创业风险基金,还为学生提供项目孵化基地,支持学生自由探索、大胆尝试,但在实际状况中,真正能享受学校福利的学生极少。
“每次都是报名人数很多,但真正想做事的学生少,参赛拿奖是学生的普遍心态。”许传鹏告诉记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涉及科技创新和生活服务类的内容较多,但可行性并不高。
所以即便是得奖项目也很难孵化出结果,“学生都这样,比赛的时候全力以赴争名次,比赛后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基本很难听到有后续进展。”
许传鹏说,她曾经看到一个临时组建的学生创业团队,同时参加多个不同类型的双创大赛,所提交项目也不相同,“有时候这种情况还真的能拿超多奖,但最后收获的也就是充实了自己的简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