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8: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明朝的陵园建筑艺术在明代的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风貌,相较于前朝,它呈现出明显的突破,形成了一个由南向北、有序排列的木结构建筑群,这是明清陵寝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时期的皇陵集中在北京的天寿山,以"明十三陵"闻名,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后续的多位皇帝陵墓都坐落于此地。
在**的影响下,明朝前期的葬制也显现出*的痕迹。自朱元璋起,皇权严禁后妃干预*,这在陵寝制度上有所反映。明英宗之前,除了皇后附葬帝陵,宫妃多数采取殉葬,如宣宗时期,宫女郭爱因入宫不久即*殉葬,她的绝命辞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对孝道的遗憾。殉葬过程极其残酷,如《李朝实录》所述,殉者在赴宴后*自尽,场面令人痛心。直至明英宗时期,这种残酷的人殉制度才被废止。
明朝对于陵寝的保护措施相当严密和制度化,任何意图破坏陵寝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法律惩罚。如图谋毁坏山陵者将被处以“大逆”罪,不论主谋从犯都将遭受凌迟;盗取祭祀用品者将被斩首;盗伐陵园树木者同样会受到斩首的惩处,其家属还会被发配到边疆。此外,明朝设有专门的神宫临军和驻军,全面负责陵寝的保卫工作,陵寝周边形成了一道森严的防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推崇皇权,恢复了预造寿陵的制度,并且对汉唐两宋时期的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陵墓形制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以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侵润墓穴。所以这一时期非常讲究棺椁的密封和防腐,墓中的尸体一般都保存较好。其次,陵园建筑取消了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展了谒拜祭奠的上宫建筑。相应取消了陵寝中留居宫女侍奉亡灵的制度。这是对陵寝制度的重大改革。它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陵寝中原始迷信的方式逐渐废止,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朝拜祭祀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