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舞蹈家夏冰倾情创作《巴山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6: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16:17
巴山豆,叶叶长,巴岩巴坎去望娘,娘又远,路又长,巴来巴去想爹娘。
巴山豆,叶叶长,巴来巴去巴山长;巴下杆来巴上坡,巴去巴来找他娘……
这是一首古老的苗族童谣,广泛流传于四川地区,它以朴实真挚的歌词,描绘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深深思念。
巴山豆,一年生草本,茎蔓长2~3米,分枝3~10个,三出复叶,心形或菱状卵形,长7.5~10厘米,宽3~6.5厘米,叶柄长6~12厘米,密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圆或披针形。荚果长6~12厘米,宽0.5厘米,褐色,顶端有喙,含种子6~10粒。
舞蹈家夏冰与巴山豆的渊源,始于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关注与关爱。2019年,得知夏冰老师要创作表现留守儿童的舞蹈,音乐作曲家廖元德老师向她推荐了“巴山豆”这首童谣。夏冰老师被它的歌词深深打动,决定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以此来表达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夏冰老师多年来一直关注留守儿童,她深入利川柏杨乡村考察,发现留守儿童的状态令人担忧。他们性格内向、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夏冰老师决定通过舞蹈改变他们,给予他们关怀。
经过努力,夏冰老师改变了孩子们的状态,让他们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学习也更加积极,自律性和自强性也更加强了。在创作过程中,夏冰老师创作出了《巴山豆》这首舞蹈,通过舞蹈的美育课程,让孩子们逐渐找回了缺失的爱。
《巴山豆》舞蹈表现了留守儿童在政府和国家关爱下,逐渐变得活泼、可爱、健康,开朗的过程。舞蹈运用了巴山豆童谣贯穿始终,巧妙地表现了人物情绪变化。第一段表现了爷爷带着孩子们的生活状态,第二段表现了孩子们对母亲的思念,第三段在校园里美育课中,孩子们和爷爷一起打着竹竿舞、拍着篮球、欢腾活泼地唱着《巴山豆》。
舞蹈风格上,主要运用了苗族上身的甩、摆等常规舞蹈动作,动律上更儿童木偶化。道具运用上选取了苗族非常有特色的竹竿舞来变现孩子们的活泼。在人物上对爷爷这个人物的刻画、心灵上的变化也非常有对比性,从开场唱着苍劲苦涩的《巴山豆》带着一群离开父母的野孩子们的无可奈何,到孩子们在学校老师的美育课教学下变得欢乐、友好、可爱,爷爷乐得和孩子们一起跳竹竿舞、打起小篮球,他自己也好像变成了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