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大片的顶级特效,原来都是他们做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6: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1:53
大银幕上,巨大的火焰带着轿厢笔直攀升,飞向漆黑的宇宙。节奏强劲的音乐伴随镜头跟随着轿厢的弹射轨迹,不断向太空中延伸,将观众的心率推向高点。最终,镜头锁定在一座巨大而精美的环形太空建筑之上。这是《流浪地球2》中的一个长镜头,它描绘了刘慈欣小说中虚构的“太空电梯”升空的过程。这个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等海外视频网站上,不少海外观众也表达了对“太空电梯”的喜爱。许多人表示,看完这段视频后,为身为人类的一员感到骄傲。
《流浪地球2》电影中的“太空电梯”。
中国电影的特效技术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准。国产大片中的视觉效果,如《流浪地球》系列的未来场景、宇宙奇观,《长津湖》的战争场面,《捉妖记》的胡巴,《独行月球》的大袋鼠,都是由中国本土的特效公司原创制作。影迷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画面的进步,短短十几年来,中国电影特效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迅速发展成为能够呈现科幻、战争等复杂大场面的强大能力,也能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虚拟生物和神怪角色,与世界顶级水准的差距不断缩小。
顶尖视效公司的日常工作
2023年夏天,一只名为“刚子”的袋鼠在网络走红。它拥有高大健硕的身体、圆圆的黑眼睛和细腻的皮毛,能打拳,具有人类般的贪嗔爱恨。它与演员沈腾在电影《独行月球》中互动,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只袋鼠的*真感受,离不开电脑特效的贡献。
“刚子”与《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诞生于同一家特效公司——MOREVFX。作为中国本土视效公司的佼佼者,MOREVFX在《流浪地球》系列、《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你好,李焕英》、《外太空的莫扎特》、《唐人街探案3》、《悟空传》等电影中表现出色,成为业内顶尖的本土视效公司之一。在每个热门档期里,影迷们都能在大银幕上欣赏到这家公司参与的作品。从“太空电梯”到“刚子”,MOREVFX展示了国内顶尖“视效工厂”是如何生产出这些视觉奇观的。
MOREVFX公司制作的《流浪地球2》模型。
走进MOREVFX公司的办公间,会感受到一种专注的氛围。上百位视效艺术家正在紧张地工作,致力于将电影拍摄后的视效镜头素材转变为视觉奇观。以《流浪地球2》为例,MOREVFX作为视效总控方,带领67个视效团队、约2300名视效制作人员,共同完成了全片3322个视效镜头。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不断解决问题,建立统一的视效标准,与影片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制作《流浪地球2》等电影中的宏大科幻场面时,中国视效技术已经可以代表顶级水平。MOREVFX联合创始人蔡猛认为,将写实与视效结合的制作也是技术上的挑战,因为科幻、战争的大场面往往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观众在实际生活中不会接触到。因此,只要在视觉上不“违和”,观众就不会怀疑其真实性。然而,当制作更为写实的镜头时,哪怕是一点点光线或运动的错位,都可能导致画面变得别扭,严重影响观感。以《万里归途》为例,电影中北非沙漠地区的戏份实际上是在中国境内拍摄的,视效艺术家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确保画面的真实感。
《独行月球》中的袋鼠“刚子”在MOREVFX公司的诞生过程,充分体现了视效制作的复杂性。导演张吃鱼希望视效艺术家们将“刚子”设计得更接近真实袋鼠,但很快发现,与男主角沈腾的大量互动要求“刚子”具备一些人类特征。为了完成这个角色,剧组请来了演员郝瀚进行动作捕捉,但即便如此,视效制作阶段仍面临许多问题,如模拟真实袋鼠的5000多万根毛发在肌肉抖动时的动态表现。
《独行月球》的视效制作现场与剧照对比。
在处理大体量视效影片时,渲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云渲染”技术的引入,帮助视效团队提升渲染力,提高生产效率。电影中的特效越复杂,虚拟生物越*真,所需要的渲染量就越大,耗费的资源也更多。这意味着在特效制作中需要投入更多的预算。
中国视效行业的发展历程
若不考虑胶片电影时期的手工制作,只将电脑特效视为当代行业起步的标志,那么,美国电影人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尝试使用电脑制作特效。随着技术进步和电影产业的发展,美国的电影特效一路稳步升级。从《侏罗纪公园》中栩栩如生的恐龙,《黑客帝国》中酷炫的动作戏,《阿凡达》中魔幻的外星世界,到《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真的虚拟人主角,特效技术的进化是一点点提升的、较为稳健的过程。
相比之下,中国的视效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迅猛。在《侏罗纪公园》和《黑客帝国》风靡全球时,中国观众可能还未拥有个人电脑,更不用说知道电脑视效的概念。但自2000年后,随着电影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提升,中国本土的视效行业开始萌芽。电影《英雄》的成功,以及之后的《夜宴》、《十面埋伏》等影片,使得更多观众了解了电影视效,点燃了本土视效行业的“第一把火”。从那时起,中国开始培养本土的视效人才,大学开设了电脑动画专业,出现了承接特效业务的小公司。
2010年,中国观众在大银幕上首次看到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3D电影《阿凡达》,感受着虚拟世界的视觉奇观。这一年也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本土大片时代”,《龙门飞甲》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 3D电影。此外,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超过100亿元,为视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发展空间。随着市场繁荣和作品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视效公司有了更大的发展动力。
2012年起,MOREVFX开始参与宁浩导演的电影《黄金大劫案》的视效制作,看到了电影视效市场的潜力,并着手扩大规模。与此同时,国际公司如Base FX也在北京成立,参与国内外影视剧的特效制作。2014到2015年间,中国奇幻电影发展迅速,如《九层妖塔》、《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电影都获得了不错的表现,《捉妖记》更创造了24亿元的票房,视觉效果获得业内好评。MOREVFX也决心在电影特效领域投入更多精力。
市场的繁荣、资金的充足和作品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视效公司有了更大的发展信心。中国电影的题材日益多样化,从科幻片、战争片到日常生活的奇幻题材,都大规模应用视效技术。通过参与如《一出好戏》、《刺杀小说家》等电影的视效制作,MOREVFX在大场景视效制作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随着特效行业的全球化分工越来越完善,以及中国电影创作质量的提升,中国视效艺术家已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际顶尖视效团队合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就是一个例子,拍摄这部电影时,主创人员与来自全球8家公司的团队共同合作制作。
中国视效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中国特效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业者们仍十分低调,很少提及“赶超好莱坞”的口号,而是更加关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中国艺术家需要更多文化艺术积淀,同时,技术上与世界水平还存在一些差距。中国公司难以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开发好莱坞的核心技术。不过,面对差距,中国特效公司仍在不断努力,如MOREVFX、Digital Domain等公司研发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中国视效艺术家开始在国际项目前端设计领域崭露头角,与国际大导们合作。如天何言工作室的设计师们在《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中完成了《糟糕旅行》、《虫群》两集的概念设计。中国艺术家的设计水准不低,但若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动画宇宙”,需要在美学上发展出本土特色。这需要更多积累、沉淀和实践机会。
随着全球化分工的完善和中国电影质量的提升,中国视效艺术家已经成为国际分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中国视效行业将继续在视觉艺术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同时也需解决人才需求、行业规范和标准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