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0: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0:28
在17世纪前期的伊朗,手工业和商业呈现出繁荣景象。王室和私营部门的产业发展都相当活跃,城市兴盛,尤其是首都伊斯法罕,人口数量超过50万,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
对外贸易在这一时期同样兴盛。伊斯法罕与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和国家保持紧密的贸易联系,输出的产品包括精美的织锦、丝绒、布匹、地毯和皮革制品等,而欧洲则通过贸易带来了呢绒、糖、锡、铜以及各类奢侈品。各国商人纷至沓来,如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印度、中亚、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商人,以及欧洲的俄国、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商人。其中,伊朗的蚕丝贸易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运往印度、土耳其和欧洲市场,且由王室垄断,由亚美尼亚商人代理经营。
1514年,葡萄牙占领忽鲁谟斯,将其变成一个重要的贸易据点。英国和荷兰随后加入亚洲势力的争夺,借助阿巴斯对奥斯曼帝国的反对,得以与伊朗保持友好关系。阿巴斯认为这些国家不会构成威胁,因此对他们的商人给予优待,支持两国间的贸易往来。
随着17世纪葡萄牙海上霸权的衰落,阿巴斯试图夺回忽鲁谟斯,以便直接出口蚕丝,避免通过土耳其时的关税。英国借此机会建议与伊朗结盟,共同对抗葡萄牙。1622年,阿巴斯军队与英国舰队成功夺回忽鲁谟斯。英国以此为由,要求在伊朗设立商站并享有免税进口商品的特权。到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也获得了类似的待遇,蚕丝收购和免税出口成为其在伊朗贸易中的优势。荷兰人逐渐占据了伊朗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超越了英国。
沙法维王朝(1502—1722?1736?)是伊朗的一个王朝,该王朝将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定为伊朗国教,使一个具有不同种族和语言成分的国家出现统一的国民意识。王朝的创建者使斯梅尔一世征服了伊朗大部并吞并了伊拉克的巴格达和摩苏尔省。与奥斯曼人和乌兹别克人的战争使沙法维王朝被迫将首都迁至伊斯法罕。阿巴斯一世的统治期间、突出的军事成就和有效的管理体系,使伊朗步入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