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23: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0:02
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时可能导致肝脏出现类似病毒性肝炎的急性肝细胞损伤,这种损伤不同于一般中毒性坏死,被认为是特异体质反应,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可能因药物种类而异。多种药物能够引发此类肝损害,如异烟肼、甲基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消炎痛、丙基硫氧嘧啶、苯妥英钠和麻醉剂氟烷。其中,异烟肼和氟烷的研究较为深入。
异烟肼约有20%的患者会出现轻度短暂的转氨酶升高,1%至2%的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症状的肝炎,甚至危及生命。年龄超过30岁和与利福平合用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影响。慢性乙酰化个体的肝脏毒性风险增加,但对此影响的共识尚存争议。异烟肼引起的肝损伤可能在服药一年后才显现,容易被忽视,若不及时停药,可能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目前,异烟肼肝损伤的起因是过敏反应还是肝毒性产物的作用尚无定论,但大多数证据倾向于后者。
相比之下,氟烷相关肝炎较为罕见,多见于短时间内多次接受氟烷麻醉的患者。不明原因的术后发热是可能的警告信号。氟烷导致肝损害的确切机制不明,可能涉及中间代谢产物的毒性、细胞缺氧、脂质过氧化和免疫系统紊乱。肥胖者尤其易受影响,因氟烷代谢产物可能在脂肪组织中积累。典型情况下,严重肝炎可能在术后几天或几周出现,发热是其预兆。氟烷相关性肝炎的潜伏期较短,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无关,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皮疹,组织学上也可能存在区别,有助于与输血后肝炎相区分。虽然其死亡率高,但幸存者通常能康复。同样,甲氧氟烷和氟甲氧氟烷等同类麻醉剂也可能引发此综合征。
药物是肝损害的重要病因之一。药物引起肝病的机制因药而异,非常复杂,大多数情况下尚不清楚。有些药物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由其引起的肝脏损害一般可以预见,而且损害与药物剂量有关,且为某些药物所特有;另一些药物仅偶尔在敏感的个体引起肝损伤,而且与剂量无关,发生与否也难以预测。这种在敏感个体发生的反应常被称为过敏反应,但作为一种真正的变态反应,证据并不充分,所以最好称为特异体质反应。药物的直接毒性和特异体质反应之间的区别并不如以前想象的那样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