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20: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9:05
在1世纪前后,朝鲜半岛*为百济和新罗两个独立国家,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开端。三国之间频繁的战争直至7世纪,新罗最终实现了半岛的统一。随后,后三国时期又出现了纷争。10世纪初,高丽王朝崛起,建立了稳固的*集权制国家,儒、释、道三教相继传入,其中佛教在新罗最为盛行,孕育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然而,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高句丽最早使用汉文,留下了四言诗《黄鸟歌》、五言诗《孤石》和《遣隋将宇仲文》等作品。高句丽的史书《留记》和《新集》(已佚)也显示出其文化成就。百济的文化同样发达,王仁在285年东渡日本传播儒学和汉文,学者高兴撰写了《*》国史。尽管百济的文学作品不多,如《狱中上书》和《上义慈王文》等,但其文化影响力不容忽视。新罗统一后,出现了散文家如强首、金仁问等和诗人如崔致远、王巨仁等,他们的作品大部分已失传。真德女王的五言排律《太平颂》在7世纪中叶送给唐太宗,对中国文学有一定影响。新罗散文如薛聪的《花王戒》、慧超的《往五天竺国传》残本和金后稷的《谏猎文》则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代表作。崔致远,作为朝鲜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虽然散失,但《桂苑笔耕》诗文集(20卷)仍有流传。新罗乡歌是朝鲜语文学的初步尝试,虽然标志着本土语言创作的开始,但其局限性在于仅限于懂汉文的人群。现存乡歌仅有14首,反映出当时汉文并未普及。三国文学的主体是口头歌谣和被称为“说话”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分为建国、英雄和民间三类,对后世叙事文学影响深远。高句丽的《来远城歌》、百济的《井邑词》和新罗的《会苏曲》是著名的民间歌谣。《薯童谣》和《风谣》作为乡歌形式,也属于民间文学的一部分。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劳动、抒情和爱国等多种主题。
扩展资料
朝鲜文学的成文作品,约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在此之前,已经流传着古代神话传说和口头歌谣。其原始艺术活动,见于中国的《史记》、《汉书》、《三国志》和朝鲜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史书中,内容大抵同祭祀和农功事毕的欢庆活动相结合,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原始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