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2: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7:18
历史上,雨凇现象多次引发严重的灾害,特别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1954-1955年,湖北洞庭湖区的平原和海拔150-600米的湖南中低山地,因雨凇积冰厚度达70-80毫米,导致电力设施受损,电网线路出现覆冰倒塔断线事故。2005年2月,湖南500kV线路连续发生覆冰事故,影响了电力供应。
冻雨在广东北部1969年初造成了通信和交通中断,粤北工业区停电达一个多星期。1972年和1973年,湖南、贵州、江西等地的电线因冻雨结冰,通信设备受到严重影响。新疆奇台县和吉木乃的雨凇事件,使得电线被压断,通信中断。冬季,河北承德罕塞坝林场的雨凇灾害严重,导致大量树木折断,损失巨大。
1979年和1997年,山东省青岛市和河北省围场县等地的雨凇灾害造成电力线路断线、电杆倒塌和果树受损。1998年,江苏宿迁等地的雨凇影响了电力线路和交通。2002年,广西桂林市的雨凇对果树和公路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2005年,鄂西南、江汉平原等地的雨凇事件导致大面积停电和交通事故增多。
2005年和2008年,重庆酉阳地区和湖南长沙地区尤其严重,电力线路覆冰导致大面积停电,甚至造*员伤亡。广西北部电线因冰雪覆盖过重而倒塌,严重影响了供电。在贵州,电网大面积瘫痪,停电影响了广大地区。
这些事件清楚地显示了雨凇对电力、交通和农业生产的破坏力,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醒我们对这类极端天气现象的预警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我国南方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 《春秋》载: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这则记载的意思是: 鲁成公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下雨、树木枝条上凝聚了雨冰(就是“雨凇”)。这是世界上对雨凇的较早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