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09: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5:58
1902年,詹安泰先生诞生于广东饶平新丰乡,本名安泰,字祝南,自号无庵。他的教育之路始于1907年在新丰乡启明小学,1912年毕业后继续在饶平县高等小学深造。1916年,詹先生考入广东金山中学,1920年在家自修,次年又进入广东高等师范文史部学习,师从李笠和陈中凡。1925年,他在文科学院季刊发表了关于孟浩然的评传《孟浩然评传》。1926年,詹先生从国立广东大学毕业,开始了他在韩山师范学院的教学生涯,同时兼职金山中学教员,并与黄海章结下深厚友谊,专注于词学研究。
1931年,他的长子降生,同年,詹先生创立诗社“壬社”,积极参与诗社活动。期间,他的诗词创作如《水龙吟·感旧用稼》、《轩登建康赏心亭韵》以及与李冰若、龙榆生的交往,都展现出他的深厚文学功底。1937年,诗兴大发的詹先生寻求导师指导,1938年因汉奸嫌疑被捕,后获释,被中山大学聘为教授。
1939年,詹先生考虑从政与教职之间的选择,与多位学者交流学术,他的文章开始在《新中华》和《语言文学专刊》发表。1941年,他移居坪石,与钟敬文结识,生活充满挑战。1942年,他的著作《花外集》完成,信件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与情感寄托。1943年,詹先生送长子回饶平后自己身患重病,回到坪石继续任教,贵阳师范学校曾欲聘请他,但他并未接受。
1944年,詹先生回饶平教课,面对坪石的紧张局势,他参与了《中山学报》的创办。1947年,他任教并出席广州西园集会。1948年,他在广州宴请同僚,创作了《醉蓬莱》。然而,到了1949年,詹先生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任中国文学系主任,营救师生,并在学术和政治上继续活跃。
1950至1966年间,詹先生的教学、著述和参与的活动显示出他对学术的执着和对社会的贡献,尽管期间经历了疾病与政治风波,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直至1966年因病住院,直至1967年去世,他的文稿和书稿成为他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扩展资料
詹安泰(1902—1967)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客家人,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民盟民员。詹氏第九十二世。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发表了几十篇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尤其精于诗词的研究、创作。他的词学专著有独特创新见解,在词坛有较大影响,日本学者有“南詹北夏,一代词宗”的评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