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14: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6:47
人类的进步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懈攀爬的过程.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维系着文明传承的源动力,成就了文人不同时代而同样的傲骨.
早在商朝,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成为汉字的最早起源.后来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从而形成了金文.书写方式的真正飞跃,在于竹书和帛书的出现,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极其便捷地记录文字.
但竹简的容量毕竟很小.试想当竹山竹墙般的《史记》堆在你的面前时,即使只是阅读的勇气,也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吧.由此便造就了隶书独特的扁胖构造和古文一字千金的精悍.
有人说,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形象思维能力绝大部分应归功于汉字———这一形象文字,几千年奇迹般的传承;而这又得归功于令其他各民族都望尘莫及的高超的造纸术.
几千年来,虽然手写和印刷的方式发生了千变万化,但“白纸黑字”的最初形式就这么一直保持着.纸的发明,引起的不仅是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它让文化以幽幽的墨香,厚实的手感而潜移默化地滋润人心;它让“学富五车”的遥远梦想,变成孩童间的玩笑;它让牛角挂书、挟策读书、带经而锄的佳话从此千古流传……文字开始以“书”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正像甲骨之书代替结绳记事,纸质图书代替竹简木椟一样,传统书籍的概念也宿命般不可避免地迎来了现代科技的挑战———电子书的出现无疑又将带来一场变革.当搜索引擎瞬时扫过全世界的典籍从而显示你所要的答案时,那种文化重压甚至比面对一堵书墙更让人惊心动魄.
一时间,我们失去的似乎不止是长久以来沁人心脾的书香或是纸张触到皮肤时的质感,我们失去的似乎是一种传统的对待信息的概念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一种独守楼阁、怡然自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