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21: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05:48
随着90后加入生育大军,在养育孩子上,这代人 更加精细化、相信科学 育儿 , 对传统的一些 育儿 理念呈显著的抵触情绪。
可过于相信科学反而会形成新的“科学迷信”,不光很容易很容易被一些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所误导,甚至于错过宝宝大好的发育机会。
最近在公司午休一起吃饭的时候,小陈向已育女同事请教,关于孩子的上厕所的问题。起因是,在关于孩子把尿这个问题上, 她和婆婆发生了分歧 ,有点不知所措。
这也意味着,小陈要从小为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活作息表。其他项还好,就是在上厕所上,婆婆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照做,不光不让孩子主动去上厕所,反而是给孩子把尿,这让小陈觉得难以接受。
小陈觉得,为孩子把尿是时代陋习,害娃不浅。可在婆婆看来,小孩子上厕所本身就是不能控制的。
再说把尿,自古以为都是这么带孩子的,自家的儿子也是从小把尿长大的,说不定儿媳妇也被把尿过, 怎么到了孙子这就不行了 ,变成害孩子了呢?
同事们也分成两派,年龄大一些的女同事赞同婆婆,年轻些的女同事赞同小陈。
小陈最近带孩子体检时,向医生请教了这个问题,医生听完后,把小陈和婆婆都批评了, 指出这两种做法对孩子都有伤害 。
随着科学 育儿 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现在的父母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传统的一定是不好的,殊不知,新型把尿有时候也是风险多多。
【风险一】:新型把尿会让孩子憋尿反射缺失
表面上看,经过训练宝宝可以控制孩子大小便,以为宝宝能够自主地如厕。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听到固定的声音或者看到固定的动作进行排泄,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产生的排泄,这 样提前训练还未成熟的括约肌,很容易导致宝宝憋尿反射不足或缺失 ,依靠外在的提醒来大小便。
【风险二】:长大后频繁尿床
早早进行把尿的宝宝,小时候是很容易地固定时间大小便,可长大后反而会频繁尿床。这是因为,孩子为了在固定时间上厕所,下意识地会憋住。
白天的时候括约肌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到了晚上放松下来,就很容易尿床。
本来孩子能够自主上厕所,一旦出现频繁尿床,家长会责备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加剧尿床问题。
【风险三】: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
过小宝宝,被训练憋屎憋尿,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把屎把尿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脱肛的风险。
宝宝的髋关节还很脆弱,在把的过程中,不注意容易对髋关节造成伤害。
时间准备
宝宝2-3岁,尿道和肛门括约肌才会发育好,为宝宝自主大小便打下基础。通常来讲, 在2岁的时候可以开始训练孩子如厕, 早产儿、动作能力低等其他情况的孩子,可以适当向后推迟。
习惯准备
宝宝的排便 已经形成自己的规律和习惯 ,在快要大便时,会有自己的肢体语言,比如神情专注、正在用力、固定不动等。
身体准备
尿不湿不需要频繁更换 ,能够长达数小时保持干爽的状态,这说明宝宝的憋尿能力已经显著提升,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小便。
智力准备
孩子能够 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 ,比如去你的小坐便那、把小 汽车 拿来等。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有的父母总是充满焦虑感, 我家的孩子说话不清楚、运动能力低、社交表现差、亲子阅读不配合等等问题,总是期望孩子能够做得更好,领先于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