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1: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22:58
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相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幻觉,如旋转、升降或倾斜等。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眩晕涉及前庭神经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的多感觉综合征,而三者中前庭神经系统是起主导作用的。
前庭功能障碍表现:
1、一侧前庭神经损害引起两侧传入冲动不平衡,在大脑皮质产生眩晕感觉。
2、前庭眼反射障碍,前庭神经核通过内侧纵束与动眼神经、滑车和外展神经核联系,该路受损出现眼球震颤。
3、前庭神经核通过前庭脊髓束与前庭细胞联系,构成前庭脊髓反射通路,前庭脊髓反射异常,产生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
4、迷走神经兴奋出现恶心、呕吐。
分类
临床上习惯按病变所在的位置划分为系统性眩晕(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的非系统性眩晕。
系统性眩晕 :中枢性:后循环系统TIA、梗塞,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等。
周围性:前庭系统疾病:前庭神经元炎 梅尼埃病 良性位置性眩晕等。
非系统性眩晕:是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性疾病引起。
分述
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病变引起的眩晕,眩晕感可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常见于后循环缺血、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出血、颈椎病等疾病,也见于小脑肿瘤、听神经瘤、第四室脑肿瘤、颞叶肿瘤或癫痫。
临床表现
1、眩晕:程度较轻、持续时间长、(数周或数年)、视物旋转或向一侧运动感。
2、眼震:幅度大、形式多变、眼震方向不一致。
3、平衡障碍:倾倒方向不一致、与头位改变无关。
4、多不伴有耳鸣、听力减退及自主神经症状。
5、有时伴有颅神经损害、肢体瘫痪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中枢性眩晕常见疾病
1、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20是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
主要原因:
①后循环系统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
②栓子脱落(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③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由于椎动脉起始部之前的锁骨下动脉闭塞,椎动脉血液向锁骨下动脉逆向分流。
表现:反复发作的TIA和卒中,表现为与缺血部位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组合,极少引起单个症状。主要有眩晕,粗大眼震,平衡障碍,伴或不伴耳鸣、听力减退。双侧或者单侧运动和感觉障碍、眩晕、共济失调步态、辨距不良、复视、吞咽及构音障碍或双侧同向偏盲以及其他颅神经症状等。仅不到1的患者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或体征。
2、脑干梗死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高热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脑干梗死类型,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
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 交叉*觉障碍(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瘫) 病灶侧Horner征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梗死或出血
临床表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和肌张力降低等。梗死面积较大者可伴有脑疝形成致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周围性(真性)眩晕指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内段(未出内听道)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眩晕感较重,持续时间较短,可伴波动性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而无意识障碍和其它颅神经等系统受损症状。常见于梅尼埃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周围性眩晕常见疾病
1、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间歇期无眩晕发作。多见于青壮年,一般单耳发病。
诊断依据:
(1)发作性剧烈旋转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或长达数日。
(2)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冷汗、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听力损失逐渐加重。
(3)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
(4)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
(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聋、后循环缺血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本病为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
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病人在头位变化时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伴眼震、恶心、呕吐。症状发生于坐下,或者从躺卧位至坐位时,或出现于在床上翻身时患者常可察觉在向某一头位侧身时出现眩晕。常在睡眠中因眩晕发作而惊醒。意识清楚,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一般无耳蜗症状,有变位性眼震,是一种愈后良好的自限性疾病。
3、前庭神经炎半数以上病人有呼吸道感染史。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也可能是多发性颅神经炎的一种表现,无耳蜗损害,可自愈。
临床表现:
(1)前驱性上感病史。
(2)突发重度旋转性眩晕,头动即加剧眩晕,有明显的平衡障碍,可伴恶心、呕吐。
(3)早期可见水平或水平旋转性眼震,多指向健侧。
(4)无耳鸣和听力障碍及其它颅神经受损表现。
(5)急性发作后,眩晕和平衡障碍逐渐减轻,但症状要持续数周或数月以上。
(6)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半规管轻瘫或麻痹,部分前庭功能可恢复正常。
非系统性眩晕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通常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感或摇摆感,很少伴恶心呕吐,也为假性眩晕。
是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性疾病引起:
1、眼部疾病。
2、贫血或血液病:由于造血及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眩晕。
3、心源性眩晕:伴随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4、低血压及高血压性眩晕:眩晕与血压波动有关。
5、内分泌代谢疾病。
6、感染、中毒、神经功能失调。
7、遗传性眩晕:伴随某些遗传病出现如遗传性肾病-耳聋综合征、前庭小脑共济失调等。
8、低血糖性眩晕。
9、肾病性眩晕。
10、妊娠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偏头痛中的眩晕可以和头痛相伴发作,有时比头痛出现早,有时比头痛出现晚,或暂时与头痛无关。
偏头痛性眩晕的前庭症状主要包括:
①自发性眩晕:自身运动的错觉或者视景旋转或浮动的错觉。
②位置性眩晕:头位变动后发生。
③视觉诱发的眩晕:由复杂或大型活动性视觉刺激诱发。
④头部活动诱发的眩晕:在头部活动时发生。
⑤头部活动诱发伴恶心的头晕。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癫痫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突发及反复发生的自身或周围景象旋转、飘动、倾斜及空间坠落感等错觉,发作前常无先兆,发作亦表现为突发的眩晕,通常迅速恢复,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其病因与岛叶或顶叶损害有关。症状发作于体位无关,突然出现,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无眼震,。患者可在睡眠中因眩晕发作醒来,站立位发作时可摔倒。脑电图检查有利于诊断。
颈性眩晕多是在颈椎运动中发生,同时伴有颈肩背痛、或颈部活动受限、枕部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耳鸣、乏力等症状。查体可见颈部相应棘突、脊间及横突孔压痛、棘突偏歪、旋颈试验阳性。很多人将颈性眩晕等同于椎动脉供血不足,而目前认为这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其与交感神经刺激、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异常、颈椎本体感觉紊乱、体液因子等多因素都相关。
眩晕与情感障碍 眩晕病人往往伴发抑郁或(和)焦虑,凡是眩晕发作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脑子空白、睡眠紊乱、疲劳或无力、警觉性增高、预感到某种坏事情发生、无望感、自卑和无价值感等症状者应考虑情感障碍的可能,临床中二者互为因果,因此需要综合治疗。
误区:
头晕/眩晕=后循环缺血
就诊的头晕/眩晕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做过TCD,病人常常已经被头晕/眩晕折磨很久了,就诊时坐下的第一句话:“大夫我头晕”,第二句话:“我有脑供血不足”然后就拿出TCD诊断报告,上面往往赫然写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了这样的诊断报告不容病人不相信自己有脑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除头晕/眩晕之外,伴随其他小脑/脑干的症状和体征。
头晕/眩晕=颈椎病
就诊的头晕/眩晕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拍过颈椎-X片,尤其是老年人。颈椎-X片报告上常出现的诊断有: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这些病人自己都会问:“我脑供血不足是不是颈椎病引起的?”研究表明颈椎机械性压迫不是头晕或眩晕的主要原因,不足5。
头晕/眩晕=腔梗
就诊的头晕/眩晕病人时还经常会遇到一个现相病人就诊时的第一句话是“大夫我头晕”,第二句话可能就是“我有脑梗”或“我有腔梗”。
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头颅CT片要给医生看。病人的意思很明白,我的头晕/眩晕是脑部的腔梗引起的,大夫你看看怎么通过治疗我的腔梗来治疗我的头晕/眩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