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廪词语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1: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1:15
月廪,这个词语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它最初指的是官吏每月所领取的禄米,作为一种固定的俸给制度。在《新唐书·杨绾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种制度的记载,官府规定府、州官员的月禀,确保他们所获得的待遇相对公平。宋朝的陆游在《村饮》诗中,通过描述丰收场景,提及太仓中储备的月廪,反映出当时对官员的粮食供应充足。
在宋史的兵志部分,宣和七年时,朝廷对宫廷开支进行了缩减,包括侍从官以上的月廪,以应对物资的紧张。而在《元史·世祖纪十四》中,提到的是对宿卫和因粮食短缺而接受粮食的蒙古军,他们的月廪由宣徽院负责管理。在这里,"廪"字有时也被写作"廪",两者是同义的。
此外,月廪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官吏,它也可泛指每月给予的粮米。宋朝周密在《齐东野语·莫氏别室子》中,用月廪来比喻父亲在世时对子女的物质供应,强调了家庭中的经济保障,同时告诫孩子们要遵守规矩,避免随意索取。同样,“廪”字在这里也有其通用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