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3: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2:31
庚道集的卷六详细介绍了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制取方法,即“丹阳术”,它源于西汉时期的丹阳郡,以当地产的赤铜为原料,用于制造“药金”和“药银”。首先,通过“制杖子法”(又称“骨头”、“赤毛”等)以“开通钱”炼制“赤铜”。接着,制取“点化药”如“制矾法”、“制砒粉”和“造粉霜”等,这些步骤都是为了进一步转化为“丹阳银”。丹阳银因其雪白如银的外观,常被误认为白银,实则是药银。
在黄白术中,最早的“点化药”是“三黄”,即雄黄、雌黄和砒黄,它们含有砷。西汉时已出现用此法炼制出黄色铜砷合金,曾被误认为黄金,因此有“汉代多伪金”的说法。然而,通过“伏火”处理,可改善“三黄”挥发的问题。如东汉末黄白大师狐刚子的论述中,强调了“伏火三黄,点化五金”的重要性。
唐金陵子的《龙虎还丹诀》中记载了使用“砒霜”(As2O3)来点化丹阳铜,制得砷白铜,即药银。由此,唐代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关于“伏砒法”和“伏X法”的记载。宋代炼丹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死砒法”等,这里的“死”指的是经过煅烧处理,改变其特性,以提高制炼效率。
卷六还提及了分离单质砷的方法,中国古代的“砒”即现代的砷元素。尽管西方普遍认为大阿尔伯特在13世纪首次分离出单质砷,但中国化学史学家赵匡华等人通过研究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仙药》发现,葛洪早在4世纪初就通过实验实现了单质砷的分离,比大阿尔伯特早了九百多年。葛洪虽未详细描述单质砷的形质,但在本卷“葛仙翁见宝砒”等方法中,提到了其颜色和硬度等特征。
卷七中的“死砒点化法”与上述方法相似,其化学反应生成物被形容为“如玉银,相似可爱”,反映出对药银制取过程的细致描述。
扩展资料
《庚道集》,作者杜蒲。道教外丹术著作。九卷。卷一说「蒙轩居士书於绍兴甲子(1144)中元」,今人陈国符考证是书为宋人集。书中集有《文真子金丹大药宝诀》、《月桂长春丹》、《太上灵砂大丹》、《东坡三黄匮法》、《丹阳术》、《葛仙翁九转灵砂丹》、《升仙大丹九转灵砂诀》等。记录了许多种外丹法且多取其精良者,如粉法、升粉霜法、煮粉砒九转法、煅砂法等。又详载其药物配方和剂量、制作方法、所需器具,反映了我国古代化学所取得的成就。此书实为古代化学和药物学著作的精选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