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3: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8:44
在古代诗词中,"门外柳"常常隐含离别的象征,如同折柳送别友人或爱人。这首诗的注释⑴即以此为背景,暗示着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
清明时节,雨细如丝,如同杜牧《清明》中所描绘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增添了诗中的凄清氛围。"雨细清明"这一描绘,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迁,也暗示着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无奈。
紧接着,诗人感叹春日短暂,"还能再有多少天呢",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深深惋惜。春日里的相思之情,使得诗人形容憔悴,形象地刻画出他因思念而消瘦的神情。在梨花小窗内,一位佳人独自借酒浇愁,她的身影映照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清江引·春思》,元代张可久的散曲·小令。此曲的前两句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春怨》诗意点染出来的。“雨细清明后”,是从杜牧《清明》句意中浓缩出来的。接下来,“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承上,说不但思妇禁不起风雨,连游子也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这句话也是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结语“梨花小窗人病酒”饶有余味,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