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2: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0:34
昔楚庄王之所以能称霸,以其深刻理解民生之重要,激励民众勤奋,每日审视军队实力以警戒士兵,并以祸患随时存在教导国民。那时的楚国,在春秋鲁文宣王时期,领土开拓,军事强大,国家气势如虹,连齐、晋、秦、宋都不敢轻易对抗。然而,为何楚国却显得如此惶恐不安?有识之士认为,不了解危机将遭受屈辱,而明白危机则能带来转机。当今世界的变化,远超过春秋时期,甚至秦汉至元明时期,其潜在的危机,如共工的狂躁和辛有的忧虑,更是无法比拟。
朝堂之上,*们日夜忧虑,积极改革教育制度,设置特科,以培养将相之才。学界内外,新旧学说争论不休。守旧者因噎废食,只看到新学的缺陷;革新者则因多元选择而迷失方向。不知变通者无法应对变革,不识根本者有轻视传统之嫌。这种状况导致旧学派和新学派相互抵触,混淆视听,学者们无所适从,邪说横行,国家内外皆面临威胁。我忧虑,中国之祸,可能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的混乱与分歧。
我深信,历史上的兴衰更替,人才的兴盛,表现在*上,根植于教育中。作为两湖地区的*,我有教化百姓的重任,时刻思考如何为国家贡献。因此,我根据时势,探讨了内外篇共计二十四篇文章,旨在提醒两湖及全国君子,共同面对这个变革的时代。内篇重在培养根本,以端正人心,强调保国、保教、保种的重要性;外篇则关注通识,提倡开阔视野,学习新知。内外篇旨在激发智慧与勇气,使国家在变革中稳固发展。
这二十四篇文章的核心,可用“五知”来概括:知耻、知惧、知变、知要和知本。只有明耻、惧患、适应变革、抓住关键和坚守根本,才能使国家在挑战中强大。孔子曾以鲁国为例,强调好学、力行和知耻的重要性,内篇致力于培养仁德,外篇致力于提升智慧与勇气。以此为鉴,我们应警醒于国家的安逸,追求知识、力量与道德的统一,以确保国家的繁荣与强大。
总结而言,学习不仅是个人的追求,也是国家存续的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内外挑战,保持清醒与坚定。让我们以历史的智慧为指引,共同致力于国家的进步,以免重蹈覆辙。此书于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南皮张之洞撰。
《劝学篇》是荀子的名作。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当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在《劝学篇》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这些观点,值得我们今天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