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荆轲刺秦王》中 所有"而"和"以" 的句子及用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20: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11:44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第一个和第二个“以”,均翻译为“因为”。“而”表示转折,可以翻译为“却,但是”,当然也可以不翻译)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一词与今天的意思不十分相同~~~但是理解为今天的意思也不错。。古人说“可以”一般是“可”翻译成“可以”,“以”其实是“以之”的意思,翻译成“用它来”,但是一般省略“之”。连起来就是“可以用来……”,考试的话老师只会用后面这种解释来考你。)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第一个“以”也是“以之”的意思,去掉之,翻译成“用来”,如果觉得这样翻译比较别扭,那么翻译成“来”也无可厚非。第一个“而”可以表示顺接,也可以理解为因果,这两种理解都不应该算作错误。第二个“而”可以理解为“用于前后并列关系”。)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翻译成“用”)
以试人,血濡缕……(“以之”,“之”可以省略,翻译成“用它来”。)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而”表示因果,翻译成“因此,因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以”通“已”,已经。)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以”表示顺接,可以翻译成“来,而”。)
荆轲和而歌(表示并列,也可以理解为顺接,可以不翻译,和声而歌的意思。)
又前而为歌曰(表示顺接,可以翻译成“并”,当然,还有人认为表示递进,个人不置可否。)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而”表示顺接,可以不翻译。)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第一个“以”可以表示顺接,也可以理解为“目的是……”,看个人喜好,第二个“以”表示目的,也可以理解为顺接,“而”可以理解为顺接,可以翻译为“这样的话可以……”)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以,按照)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而表示并列,可以翻译为“另外”)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以,用来。而,表示因果,“因而”)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拔后面省略之,为倒装,“以之”的意思,也可以翻译为顺接。)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第一个“以”和第一个“而”意思是一样的~都可以直接用作“而”,表示顺接。第二个以,表示因果。可以跟在所后面不翻译。第三个“以”,翻译成“用”,当然最好省去,不翻译。第四个“以”表示顺接,翻译成“来,而”。)
参考资料:FE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