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21: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5:1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起源于骨髓浆细胞。
为B淋巴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列第二位);中位诊断年龄62岁,85%在50岁以后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增加,黑人发病率高于欧裔白种人,东南亚裔发病率最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3:1)。估计我国年发病率约为1/10万,中位发病年龄57岁(20~87岁),发病高峰年龄55~65岁,40岁以下占10.8%(显著高于欧美文献),男女之比2.35:1。而据台湾报道:2003年MM占所有恶性肿瘤1%,超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973~2003年MM发病率增长3.4倍,男女比例由3.6:1降至1.5:1,60岁以上患者增长显著,峰值年龄有升高趋势;60岁以上病死率迅速上升,80岁以上达高峰。因此随着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MM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恶性血液病。
所有MM的临床表现都基于两个原因:
浆细胞肿瘤生长失控,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导致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正常浆细胞生长受抑制(导致正常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易感染);恶性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导致骨髓瘤肾病和高粘滞综合征)。M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溶骨改变、高钙血症)、贫血(慢性病贫血、骨髓瘤细胞浸润、肾性贫血等机制)、肾损害、感染等。
而文献报道的首发表现有:
(1)骨痛/病理性骨折(55~74%);
(2)贫血(10~30%);
(3)出血(13.8~20.8%);
(4)感染(16.9~20.9%);
(5)肾脏损害(50%患者早期即出现)。
MM国内的诊断标准(2007年)为:
(1)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原浆或幼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成分)。
(3)广泛性骨质疏松和(或)溶骨改变。以上3条中满足2条即可诊断。
MM合并胸腔积液可能存在如下机制:
(1)骨髓瘤细胞的胸膜浸润(骨髓瘤性胸腔积液(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MPE));
(2)由临近肿瘤组织(髓外浆细胞瘤)浸润胸膜所致;
(3)由骨髓瘤肾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所致;
(4)MM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而导致肺栓塞所致;
(5)由MM合并淀粉样变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所致;
(6)由伴发的第二肿瘤(如肺癌)所致;
(7)由肿瘤浸润导致的淋巴管阻塞所致。据文献报道,MM合并胸腔积液者仅占6%,而其中MPE仅占不到1%,这些病例中80%是IgA型MM,其他多数为IgG型,而IgD型MM合并MPE的病例更为罕见。
要确诊MPE,则应满足如下条件:
(1)胸腔积液蛋白电泳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2)胸腔积液中检出异常浆细胞(原始或幼稚浆细胞);
(3)经胸膜活检组织学证实为骨髓瘤细胞浸润。本例患者虽未行胸膜活检,但通过将胸腔积液离心再经石蜡包埋后进行组织学切片再分别进行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也达到了组织学诊断的目的,确定了胸腔积液性质为MPE。
到目前为止,MM仍然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以及新型抗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lenalidomide)等新药的问世,MM患者的生存时间已大大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可达5年以上,一些患者甚至能存活8~10年以上。MM的危害性在于其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严重感染、肾功能衰竭、贫血等,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就能推迟合并症出现的时间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但MM的临床表现复杂且隐匿,往往涉及多个器官系统。
因此患者常常首诊于临床不同科室,象本例患者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最终确诊为MM的情况极为罕见。而多数的情况是患者因骨痛甚至病理性骨折的表现首诊于骨科;因水肿、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的表现而首诊于肾脏内科;因肺部感染的表现而首诊于呼吸科;因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合并POEMS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表现而就诊内分泌科;因高粘滞综合征的表现而首诊于神经内科、眼科或耳鼻喉科;也可以皮肤表现而就诊于皮肤科;或合并关节症状而就诊于风湿免疫科;如果因合并心肌淀粉样变性而导致心力衰竭,还可能就诊于心内科;如果合并髓外浆细胞瘤,因肿瘤侵犯部位的复杂性,还可能就诊于相关器官系统所涉及的科室。据文献报道,因贫血而首诊于血液科的患者只占全部MM患者的10~30%。因此,临床各科医师均有必要了解MM的常见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提高警惕以免误诊或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