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21: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6:21
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庆祝时间、地点和形式各不相同。通常,庙会有一年一度或在一个月内有数天的会期,有的则是固定的,有的则是不定天数的。比如,在清末民初,每月逢九、十、一、二是隆福寺的会期,逢三是土地庙,逢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是护国寺。除了隆福寺,东岳庙和大钟寺在正月初一开庙,一般开庙10天到半月,而初二的财神庙和十七、十八的白云观,三月初三的蟠桃宫等也是庙会之一。
庙会最初是在举行各种宗教节日庆典时庆祝的,后来发展为某些固定日期,现代举办时间则多为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庙会通常在古时的各个寺庙周围举行,如北京的隆福寺和白云观,京都的贺茂御祖神社。但也有无庙而会的地方,如北京的龙潭湖、厂甸以及大部分唐人街。
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现在纷纷与佛道神灵相结合,活动也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进行。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会前往集会助兴。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在古代,除了由平时的香油钱收入做为支出,地方上还会依每户男丁数认捐,俗称收丁钱,由炉主或头家挨家挨户收取。在中国大陆,现代的庙会由于已发展成为一种集市,所以会有专门的管理者来组织和管理各个经营者及其商铺,并收取一定的费用。春节前的摊位招商,据报道有的摊位拍卖经营权卖到数万元。在唐人街,各种庙会则是由当地华团组织。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