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画作《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隐藏了哪些“暗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4: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9 11:21
说到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画,“清明上河图”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最值得研究的、有着深刻内涵的长篇画作。事实上“清明上河图”不止一个朝代的版本,有宋本、明本和清院本,我们通常所说的乃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版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是我国多灾多难的一个朝代,许多人提起宋朝总是会摇头叹息,恨其孱弱*,但很少有人知道宋朝时期是我国历朝历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商贸最繁华的阶段,这点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述,然而在这些繁华的背后作者却在细节之处表现出了巨大的危机,有专家认为张择端在画中隐藏了诸多的“暗线”,找到这些暗线之后细思极恐。
根据历史,宋朝时的汴京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中常驻人口达137万之多,而城市中的建筑材料多以砖木为主,所以汴京经常会发生火灾,有记载在北宋时期共发生了四十余次大火,所以朝廷对汴京的消防问题很关注,各种消防设施很严密,在每个坊市都设有一座“望火楼”。
这点画家在画中也体现了出来,但是在画中的望火楼上却是空无一人,甚至在望火楼下的兵营都被改做了饭店,充分表现了当时官方管理的涣散,而比起这点,更可怕的是城市的涣散。
在画中巍峨的城墙上竟然没有一个士兵把守,城防如同虚设,原本应该有重兵把守的位置居然出现了一家商铺,虽然整个汴京都笼罩在繁华商贸的气愤里,但这点不得不令人反思,可以好不夸张的说,画中的汴京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在看画中商船,其中大多都是运粮食的私家船,这又反应了当时朝廷的一个重要失误,宋徽宗将许多运粮船转而去运送花岗石,导致许多私家船趁虚而入运送粮食,眼中破坏了粮食市场,粮食价格受人操控。
在许多不起眼的地方你都能看到马惊于闹市,*相互争道,醉汉成瘾,商贸侵略等等繁华背后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像是画家在画中想要表达的“潜台词”。
张择端在画中描述的是当时北宋时期的真实景象,相信让是想让当政者通过这幅画看到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可惜当他将这幅画展现给宋徽宗的时候,徽宗并真实对其画作表示了肯定,并没有看出或者是并没有在意画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现象,最后只是题了个首便将此画赏赐给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