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4: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6:54
《菜根谭》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意思是说老鹰站立时双目半睁半闭仿佛处于睡眠之中,老虎行走时慵懒无力,仿佛处于病态,实际这些正是它们准备取食的高明手段。所以,有德行的君子要做到深藏不露,不炫耀自己的聪明,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够有力量担任艰巨的任务。
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有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恶,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方法。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这句诗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深藏用晦的做人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期间从容行事。
病虎惑影动,瞠目听狂风。
雄鹰嗤雁从,侧首思凌云。
磊磊男儿胆,铮铮谁人问?
落落丈夫志,恹恹在承平。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就深谙“隐“的道理。他深藏爪牙,藏才隐志,终于把持了曹氏天下。
在曹爽执政期间,司马懿遭到排挤。于是司马懿趁原配夫人张春华病逝之机,上书皇帝称自己哀伤过度,得了重病,无法参与朝政。从此装病近两年。
但司马懿,一直在留意宫中动态,同时极力培养自己的势力。
在司马懿称病后,曹爽果然大失戒心。
魏正始九年(248年)十二月,司马懿从司马昭那里得知第二年曹芳帝及文武百官要祭扫高平陵(魏明帝墓,在洛阳南),顺便狩猎。他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机会。然而大司农桓范也意识到皇帝大举出城,京都一空是个危险,便劝曹爽说:“总领禁兵,不可兄弟三人同出以防城中变乱。”曹爽曰:“哪个敢反?”桓范曰:“大将军忘却城中尚有猛虎三只。”在一旁的李胜答道:“司马氏父子。”曹爽曰:“司马老儿老病缠身,死在旦夕,有何可忧?”桓范曰:“此事不可不防,李兄不是刚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吗,就此为名前去探望虚实。”爽从其言。
李胜抵往太傅府,司马师引他进去。见司马懿躺在床上,两奴婢勉强将他扶起。
李胜曰:“久不见太傅,今来拜望,天子命胜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
“咳!咳!”司马懿猛咳不止,曰:“君屈就并州,可惜可惜。并州近胡,好为之备!”
李胜以为司马懿听不清楚,大声曰:“是荆州刺史,非并州也。”
司马懿笑曰:“不赴并州,是从并州来?”
李胜曰:“是南边的荆州。”
司马懿大笑曰:“汝从荆州来啊?”
李胜回头与司马师曰:“太傅为何病得如此严重?”
司马师曰:“病得耳聋。”
李胜曰:“乞纸笔一用。”李胜写到:“赴荆州”三字。
司马懿看后曰:“年老意荒,不解君意,今君回本州(李胜是荆州人),好建功勋,我死在旦夕,见到大将军,千万代我求他照顾犬子,如得眷顾,我死也瞑目。”说罢,司马懿口渴,婢女拿汤喂他时流得满身都是,然后虚弱地躺下。
李胜回报曹爽,曰:“司马老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 “他喝了一口汤,弄得满身都是,狼狈至极。”曹爽喜曰:“此老一死,我再无忧矣。”于是曹爽一行人兴高采烈地投入告行准备,再不对司马懿有所防备。
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发动政变,夺取兵权,控制洛阳,将曹爽兄弟及亲族诛杀殆尽,遂专魏政。
司马懿在对手面前,尽量收敛自己的锋芒,表面上百依百顺,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谦恭,使对方不再疑心,而一旦时机成熟,即一举闪电般地把对手消灭。这就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心术,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高调理事 低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