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诗词徐子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20: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9:04
一、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标题包含着诸多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表达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如: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题目即点明写作对象、感情基调;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冬至夜”即点明时间,“邯郸”点明地点,又有“思”点明情感。通过解读题目,我们已能把握诗歌主旨。再如杜甫的《月夜》,题目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改友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如我们学过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二、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差锋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如:我们读到李煜的作品自然会有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推测,读到杜甫的诗就会有忧国忧民或是因短暂安定而喜悦的推测。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尤其对一些名家,我们要在平时多积累。
三、读懂注释,抓住暗示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一般来说,文本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有用的: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的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的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降低阅读的难度。如:郑协《溪桥晚兴》注释写到作者为南宋移民,我们自然会想到此诗可能写一个亡国之民的哀愁,注释点出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诗歌的主旨自然容易理解。杜甫《绝句二首》注释为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背景的介绍就暗示了本诗的内容应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的愉悦舒适。如:2005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是北宋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一诗,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而当时考提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从“聊”到“惊”的感情变化。如果我们注意了诗的题目,就能不难分析出这是眼前之景触动(惊)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答题就不会有偏差。又如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结合诗句中的“冷”、“独”、“空”等字眼,我们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四、分析意象、把握内容“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例如:2013年 江西卷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问:这首地寂寥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注解就可以看出此诗表达诗人在国破家亡时,内心忠贞、孤寂、痛苦的感情。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东 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看看注释我们就可以理解这首词表达诗人当时虽面对坎坷的道路,却仍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明白典故、 理解内涵诗词中往往引用一些典故,用典的好处是能以少数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含义,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参考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这首词中的关键词句有”听我楚狂声”、“富贵非吾事”,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我们就可以明白词中饱含了作者离别在即的愁绪和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六、抓住关键句、体味情感(1)捕捉诗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如:愁、喜、客等等(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点明感情的句子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沦落天涯之恨。(3)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代写作缘由或奠定感情基调,尾句往往会直接点明主旨。例如:2013年湖北卷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问: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9:02
一、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标题包含着诸多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表达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如: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题目即点明写作对象、感情基调;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冬至夜”即点明时间,“邯郸”点明地点,又有“思”点明情感。通过解读题目,我们已能把握诗歌主旨。再如杜甫的《月夜》,题目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改友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如我们学过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二、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差锋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如:我们读到李煜的作品自然会有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推测,读到杜甫的诗就会有忧国忧民或是因短暂安定而喜悦的推测。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尤其对一些名家,我们要在平时多积累。
三、读懂注释,抓住暗示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一般来说,文本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有用的: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的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的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降低阅读的难度。如:郑协《溪桥晚兴》注释写到作者为南宋移民,我们自然会想到此诗可能写一个亡国之民的哀愁,注释点出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诗歌的主旨自然容易理解。杜甫《绝句二首》注释为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背景的介绍就暗示了本诗的内容应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的愉悦舒适。如:2005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是北宋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一诗,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而当时考提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从“聊”到“惊”的感情变化。如果我们注意了诗的题目,就能不难分析出这是眼前之景触动(惊)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答题就不会有偏差。又如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结合诗句中的“冷”、“独”、“空”等字眼,我们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四、分析意象、把握内容“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例如:2013年 江西卷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问:这首地寂寥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注解就可以看出此诗表达诗人在国破家亡时,内心忠贞、孤寂、痛苦的感情。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东 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看看注释我们就可以理解这首词表达诗人当时虽面对坎坷的道路,却仍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明白典故、 理解内涵诗词中往往引用一些典故,用典的好处是能以少数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含义,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参考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这首词中的关键词句有”听我楚狂声”、“富贵非吾事”,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我们就可以明白词中饱含了作者离别在即的愁绪和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六、抓住关键句、体味情感(1)捕捉诗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如:愁、喜、客等等(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点明感情的句子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沦落天涯之恨。(3)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代写作缘由或奠定感情基调,尾句往往会直接点明主旨。例如:2013年湖北卷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问: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